于正宇宙2.0:流水线上的“拼多多”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35更新:2025-10-12 02:04:01

更多于正2.0的制作团队仍在流水线上复制模板化创作,通过拆解爆款基因、缝合热搜元素,批量生产出形式各异的"拼好剧"。在长剧焦虑的语境下,即便未接触过李一桐与刘宇宁主演的《书卷一梦》,观众也必然遭遇过:顶流明星剧组耍大牌、改剧本的新闻;对古偶剧陈旧套路的精准批判;主角穿书后被系统严苛惩罚的设定,体验百种死亡方式的戏剧张力,以及在对抗中逐渐萌生情愫的复杂情感线。

这些曾经风靡短剧的叙事模式,如今剥离主角姓名后可无缝移植至各类长剧设定中。无论人物塑造还是情节逻辑,皆呈现出高度趋同化特征,观众多部作品的体验如同复制粘贴般重复。当短剧已验证的碎片化叙事元素被系统性拼接至更大体量的剧作中,一种新型国产剧形态悄然成形——你在连锁餐厅食用预制菜品,我则在视频平台观看现成拼接剧集,二者共享着对高效娱乐的追求。

回望2022年,短剧《长公主在上》以4.4亿次播放量缔造行业神话;次年付费短剧《无双》更实现充值破亿的商业突破。这一时期标志着短剧正式迈入10亿级播放量的新纪元,头部作品的月均分账收入突破百万大关。作为国产剧市场的新锐力量,短剧凭借庞大用户基数、惊人流量转化率和可观盈利模式,正在重塑整个行业格局。

然而亮眼的数字背后,短剧仍难以摆脱“缺乏深度”“沉迷快感输出”的刻板印象,始终无法真正跻身主流剧集序列。与长剧之间形成的鲜明对立,甚至演变为某种文化层面的鄙视链。知名剧评人汪海林曾公开批评短剧为“低级趣味”,而众多长剧创作者则延续着高成本制作、知名制作团队和精致视觉呈现的传统优势,对短剧持排斥态度。

2024年,于正再次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引领行业风向。其执导的《墨雨云间》不仅以颠覆传统的方式挑战爱奇艺迷雾剧场,更通过打破刘亦菲过往作品的叙事框架,成为优酷平台最快突破千万播放量的剧集。这部历经六年沉淀的爆款作品,被业内视为于正尝试将短剧创作理念融入长剧制作的标杆案例:他邀请短剧导演马诗歌共同打造,并将现象级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女主角引入长剧阵容。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于正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提出的观点——"在短视频全面渗透的时代,与短剧争夺流量已是当务之急。那些仍看不起短剧的人显然未能看清时代趋势,短剧的精致化表达与长剧的快节奏叙事正在重塑观众的观看习惯"——迅速引发行业共鸣,成为后续创作的重要参考。

《墨雨云间》无疑仍是当下颇具代表性的爽剧,但相较于六年前的《延禧攻略》,它呈现出另一种进化的形态。开篇即以女主遭构陷、捉奸、被婆家活埋的三重危机作为强刺激开场,叙事节奏显著加快,两集内便完成重生、换脸、开启复仇主线的紧凑布局,情节密度堪比十集短剧。剧中将白莲花黑化、霸道男主爱上人妻、高调打脸前夫等经短剧检验有效的情绪爆点,以模块化方式密集嵌入长剧框架。从大女主成长、姐妹情义、宅斗博弈到恶女复仇、权谋斗争,乃至轻喜剧元素,该作品几乎囊括了当前市场盛行的所有议题,编剧似乎已深陷拼接艺术,对叙事边界几近漠视。

与之同期对打的,正是于正提前开香槟、预言 “必爆”的新作《临江仙》,剧本恨不得一集10个反转,把观众转得不知今夕是何夕。rrrr.娱乐速报台面对短剧的入侵,平台方的态度充满了微妙的矛盾与现实的焦虑。这边是腾讯表态要深耕长剧,“守住长剧厚度”,却在不久之前怒砸500万,升级平台的的短剧厂牌。那边是爱奇艺放言“短”是2025年内容领域唯一的一个关键词,却又肯定长剧是战略核心,微短剧是增量业务。更为现实的是行动是,从2024年开始,一批头部长剧IP已经开始实践起一鱼两吃的捞金法,《折腰》《唐朝诡事录》等等热度相对不错的长剧,陆陆续续都启动了同名短剧的开发,从高投入搏高回报走向薄利多销。长剧在下海,短剧想上岸,国产剧的围城内外,看似是一场老钱与新钱的握手言和,其实也是一场由流量焦虑驱动的双向奔袭。长剧的留客能力本身就在断崖式下跌。来自优酷内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平台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剧集的整体完播率仅在20%-30%之间。而这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又迅速在商业链条上显示出了崩坏的效应。刘诗诗的复出大作之一《淮水竹亭》,本身是大ip改编、被平台寄予厚望的S 项目,播出后口碑稀烂、热度惨淡。剧集更新还没过半,中插广告的数量就骤跌至1条,广告商用脚投票的速度,比任何剧评都更真实残酷——留不住观众眼球,也意味着留不住真金白银。

长剧转向短剧领域,本质上是出于对短剧以小博大、病毒式传播及快速变现能力的向往,试图借助短剧的流量策略缓解自身在内容传播与商业转化上的困境。而短剧则在取得市场成功后,开始寻求突破"低质"标签的可能,渴望获得更深层的行业认可与长线发展机会。当我们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娱乐消费市场,国产剧的这场"围城"现象已不再局限于长剧与短剧的简单博弈——城内外的参与者真正觊觎的,早已超越了彼此争夺有限流量蛋糕的层面。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对观众而言长剧与短剧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注意力的蚕食已成为行业共识,而小红书等新兴平台在2023年已实现2.6亿日活用户,加上仍在维持2亿日活的微博,这些平台正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与用户运营,构建起更复杂的注意力争夺格局。

而他此前信心满满、投资800万打造的精品短剧《吉天照》,原本是意图在短剧领域复制其长剧的成功学,用更精美的服化道和所谓的明代美学,来降维打击粗制滥造的短剧,但高不成低不就的叙事节奏没有讨好到两边的任何一批观众。这印证了洞察与成功复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当更快、更爽、更易复制已经成他信手拈来的技巧,也许是时候启动他的爽剧3.0企划了。而更多的于正2.0,还在流水线上做着复刻着相同的配方,拆解爆款基因,缝合热搜元素,炮制着各种拼好剧。国产剧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现在我只关心,作为普通观众,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喝上一口热乎的?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