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深陷复制狂欢:“一本多拍”让跟风越演越烈?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1更新:2025-10-12 04:53:35

“这是我看到的第四个姜姒了,现在满脑子都是姜姒。”“今天这个本子上了四版,观剧体验随着男主颜值变化,王道铁的军官造型帅气,李沛洋的奶狗型、陈凯洲的腼腆型都各具特色,刘俊达的演绎也值得期待,只等刘宇航版本上线。”“目前已有四个版本,第五个正在待播,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正如这些评论所揭示的,针对同一剧本(小说IP)被不同团队拍摄成多部短剧的现象,业内普遍称之为“一本多拍”。这种模式在短剧领域早已成为常态,各大制作团队往往在保留核心台词和拍摄视角的基础上,仅对细节和情感表达进行差异化处理,以此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观赏体验。例如改编自小说《京枝欲夜》的“西门礼臣”角色,便衍生出十个不同版本,观众甚至根据男主演的姓名为其贴上独特标签:西门栋、西门豪、西门轩等。

然而“一本多拍”也伴随着明显的弊端,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内容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导致观众在反复观看多个版本后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部分观众开始质疑,这种“快餐式”的制作模式是否真正尊重了原著精神,是否能够满足观众对短剧质量的期待。面对上百部短剧刷屏的现状,孙曼坦言自己已经入坑大半年,熟练掌握了短剧中的各类套路和细节。但当她遇到带有“反套路”设计的情节时,比如“男主在家与女主私会时,男主妈妈敲门说‘开门,警察临检’”的设定,她仍能从中获得新鲜感。

这句巧妙的台词设计,其实是制作组根据其他版本的观众反馈进行的调整,仿佛在为老版本打补丁、做有效加法。事实上,这种基于观众反应进行微调的操作在“一本多拍”模式中非常常见。制作团队往往试图在坚守原著内核的同时,注入独特元素来吸引观众。而短剧制作周期短、拍摄节奏快的特点,又使得这种调整能够快速落地并反馈至新版本中。

当观众对特定版本的热烈讨论和偏好成为其他团队翻拍的灵感来源,短剧创作便形成了动态互动的生态体系。每个制作团队都会根据市场趋势,融入新的热点元素,以维持观众的新鲜感和关注度。这种模式不仅让作品更贴合最新市场需求,也催生了如“女主误会男主绑架了她妈妈和弟弟,真相却是女主被亲人主动抛弃”的剧情。最初看到该版本时,孙曼和其他观众一样,被女主“小可怜”的人设所触动,直到男主坚定选择她的瞬间才感受到强烈的救赎感。然而当她刷到另一个版本时,制作团队将女主被抛弃的设定改为“在男主帮助下,女主母亲带着生病的弟弟出国治疗”,这一温馨改编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被认为比原版的纯虐设定更令人动容。

观众对剧情改编的接受度整体呈积极态势,但部分观众仍对"一本多拍"模式流露出抵触情绪。他们指出这种在成熟套路中叠加小创新的创作方式,实质上是对原创意的粗浅复用。相较于孙曼,刘莉更早察觉到这一现象,她感慨道"前妻攻略"堪称翻拍界的"常青树",粗略统计已衍生出上百个版本,短剧圈稍具知名度的男女演员几乎都曾在该题材中亮相。此类剧集的叙事框架逐渐形成固定模式:男女主角本为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却因命运捉弄意外结为夫妻。男主婚后立即与女主分道扬镳,数年后再度相遇时,双方在毫无察觉的状态下共度一夜。当女主惊觉对方竟是自己的丈夫,而男主却仍坚持"老婆"的身份认知,这场身份错位的爱恋便在错位认知中展开。剧中充斥着各种情感波折,男主在不知情状态下对女主展开热烈追求,甚至喊出"我要和老婆离婚娶你"的戏剧性台词,最终在收尾两集揭晓真相,以"原配与真爱"的悖论式设定完成大团圆结局。

随着"前妻攻略"题材在不同年代背景下持续衍生,如现代、古代、民国、修仙等,该模式已从最初的"一本多拍"演变为行业通用的标准化模板。目前,这一套路被广泛应用于都市情感、青春校园、悬疑推理及奇幻仙侠等多类型短剧中,呈现出明显的泛化趋势。制作方往往通过更换剧名或演员阵容来规避同质化嫌疑,但核心逻辑依然沿用经典套路,仅对角色设定和场景进行表面调整。刘莉坦言,在充斥着大量翻拍作品的市场中,寻找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优质内容愈发困难。面对平台动辄上亿元的投入,制作方普遍采取"试错 优化"的策略,通过快速迭代满足市场需求。这种模式使得制作方能够基于已验证的市场价值进行改编创作,通过观众互动数据不断优化剧情细节,如植入幽默元素、调整角色成长轨迹或强化情感冲突点,从而精准对接受众偏好。在平台算法加持下,高点击率作品获得流量倾斜,形成"流量获取-内容优化-用户增长-点击率提升"的良性循环,这直接推动了制作方对经典剧本的持续开发,而非冒险尝试原创剧本。

在短剧生产和制作领域,"一本多拍"模式已成主流,其背后推动因素主要源于网文平台对IP授权的持续开放及剧本改编奖励机制的不断升级。七猫小说率先宣布投入1.5亿元专项支持微短剧创作,同步启动"剧本征集计划"并设立百万级奖金池,鼓励创作者将热门网文转化为优质剧本。随后该平台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向创作者全面开放10000 本小说资源,同时将剧本费用保底上限提升至15万元。阅文集团则推出2000部IP短剧共创计划,覆盖言情、玄幻、仙侠、都市等多类型题材,为编剧提供3-10万元保底收入,叠加1%-2%的付费投流分成以及10%-20%的版税收益。咪咕文化同步实施"繁星·沐光"3.0战略,全年配置2000万元剧本基金,免费开放2万多个优质IP资源,编剧可获得不低于2万元的签约保底,并与原著作者共享短剧收益的5%分成比例,且实施全网永久分账模式,分成金额无上限。

作为免费网文领域的开创者,番茄小说凭借其构建的“IP-短剧-流量”生态链,与抖音系红果短剧形成深度联动,成功将《老千》《云渺2》等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为爆款短剧,单部作品播放量突破10亿大关。值得注意的是,红果短剧平台单月分账金额已突破5亿元,20家内容提供商单月分账超500万元,这一数据印证了短视频平台加速布局短剧赛道的战略意图。

随着IP授权体系的逐步开放与激励政策的持续释放,行业呈现出“多平台同IP改编”的新趋势。据娱乐资本论报道,今年3月某热门IP《不是我电子女友咋成剑仙了》一周内竟出现三个不同平台版本,涵盖九州、番茄、欢聚三大平台,甚至衍生出性转版《不是我电子男友咋成剑仙了》,但最终均未形成市场突破。这种现象折射出内容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行业现状。

从内容生态角度看,“一本多拍”模式既带来机遇也暗藏危机。一方面,多元化的改编版本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偏好,通过差异化叙事拓展作品的传播边界;但另一方面,高度相似的创作框架容易引发审美疲劳,尽管细节处理存在差异,却难以突破观众的固有认知。更为严峻的是,这种模式可能挤压原创内容的生存空间,使行业陷入对热门IP的路径依赖。

随着用户对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反感加剧,“审美疲劳”已成为导致短剧用户流失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一本多拍”模式还可能引发复杂的版权争议与利益分配矛盾。当不同制作团队对同一原著进行改编时,由于对核心叙事的诠释差异、艺术创作的边界分歧,极易产生版权纠纷。此外,多个版本的短剧在各类平台上同时播出,如何在流量争夺与收益分配中实现公平机制,已成为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尽管这一现象短期内仍将持续,但其无序扩张的态势显然不利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背离了短剧行业向精品化转型的必然方向。未来,构建更具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开发体系,将成为平台在流量红利消退后必须攻克的核心课题。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