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龙填南派三叔的坑?《盗墓笔记》为何爆火19年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18更新:2025-10-12 04:50:28

“朱衣染霜雪,一步一玄机。”6月6日晚,CCTV-8黄金档电视剧《藏海传》圆满落幕。此前该剧已在优酷平台开启超点大结局,随着"第三人"身份揭晓,灭门惨案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肖战饰演的藏海在冬夏国圣地借助瘖兵手段,成功惩治了因权势而堕落的内阁首辅赵秉文,为剧情画上震撼句号。

这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虽令人回味无穷,但终有落幕之时。值得关注的是,本剧的出品方之一为量子泛娱,该司近期宣布参与制作的另一部重磅剧集《九门》已正式开机,由陈伟霆、曾舜晞及陈瑶联袂主演。有传闻称剧中角色藏海或源自《盗墓笔记》系列中的经典反派汪臧海,而《九门》正是改编自《盗墓笔记》前传小说《老九门》。作为《盗墓笔记》IP的操盘手,南派三叔的参与更添市场期待。令人惊叹的是,这部自1998年起连载的网络神作《盗墓笔记》历经多年仍能保持强劲生命力,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开发奥秘?

南派三叔创作的《藏海传》最初立项时名为《藏海戏麟》,该作品源自其微博发布的《盗墓笔记》重启系列衍生小说。故事以明朝钦天监监正汪藏海为核心,讲述其追寻历史终极谜题并应对操纵历史轨迹的张家势力的斗争。郑晓龙团队在编剧阶段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采用正剧手法打造独立的人物成长叙事,将原本的神秘学元素剥离,转而聚焦朝堂权谋与历史悬疑。尽管剧中传主与《盗墓笔记》中制造机关谜题、阻碍铁三角的明朝风水大师汪藏海存在身份差异,但两者在历史背景与神秘关联上仍呈现出复杂交织的脉络。

《藏海传》最终章,藏海成功为家族悲剧复仇后,选择卸任归乡,着手研究癸玺并计划彻底摧毁它。癸玺不仅能够调动阴兵,克敌制胜,更象征着古老的黑暗力量。历史上发生的灭门惨案、权臣阴谋以及两国战火,皆与癸玺的存在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癸字发音为'鬼',与《盗墓笔记》中提到的'鬼玺'存在呼应。在该系列中,鬼玺是战国时期鲁殇王(虚构人物)所拥有的神秘器物,具备召唤阴兵、战无不胜的能力,同时也是开启藏有终极秘密的青铜门的关键。鲁殇王墓被汪藏海盗发掘,鬼玺随之落入汪藏海之手,此后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在《藏海传》剧中,开启癸玺宝盒需依赖三枚铜鱼作为钥匙;而小说版本则更详细地描述了这三枚蛇眉铜鱼的来历——它们由汪藏海亲手打造,表面镌刻着女真古文字,暗藏东夏国守护的"长生"秘辛以及地底文明的隐秘线索。

《藏海传》中铜鱼的意象不仅局限于关键道具的定位,剧集与原著在叙事细节上亦存在多重呼应。例如女主香暗荼所经营的枕楼场景中,朱雀头与点天灯的设定与小说中吴邪、张启山在新月饭店实施的同类情节高度吻合,这种文化符号的复现暗示了枕楼可能与新月饭店存在历史渊源,或是其前身演变的某种隐喻。

平津侯残忍地剥取了汪藏海父母的皮制成人皮俑,秘密收藏于密室;而小说中描述的人皮俑怪物,正是汪藏海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剧中通过台词详细展示了他运用石灰、粳米、厚绢与桐油等材料,精心设计的防水工艺,这一技艺的高超程度在后续情节中得到印证——令人意外的是,小说中汪藏海本人的陵墓竟位于西沙海底,这一细节侧面印证了他对陵墓防水技术的精通。

故事背景中的大雍国,其服饰样式、官员制度、文化元素以及木匠皇帝等设定均与明朝高度契合,汪臧海在小说中被塑造为明代的风水大师。与大雍国对立的冬夏国,则是癸玺的起源之地,其祖先据传为西灵圣母(即西王母)后裔,自昆仑山迁徙至长白山区域,建立政权并征战四方。值得注意的是,该国在《盗墓笔记》系列中被称作东夏国,仅一字之差。实际上,东夏国作为历史存在的古国,与电视剧中虚构的冬夏国形成鲜明对比。小说中提及,东夏国国王万奴王曾将汪藏海俘虏,并在云顶天宫的建造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东夏皇陵深处的终极秘密。

从“癸玺”到“鬼玺”,从“瘖兵”到“阴兵”,从“藏海”到“汪藏海”,这些名称的演变暗示着《藏海传》实为《盗墓笔记》中汪藏海这一角色的前传故事。尽管两部作品并非以严密的叙事结构相互衔接,但《藏海传》试图填补汪藏海作为鬼手神匠的神秘背景,揭示其师承渊源、童年经历、技艺来源以及天才成因。郑晓龙执导的《藏海传》中,藏海这一形象可视为南派三叔笔下汪藏海的年轻化呈现,两者在核心设定上存在延续性,却又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展开。

在这一层面上,《藏海传》被冠以《盗墓笔记》的“同人”剧名实属恰当。若《藏海传2》如微博热搜所期许般推出,剧情或将继续遵循小说既定的时间轴,冬夏国新一代君主可能依照原著设定将藏海招揽至身边,继而重启父亲未竟的长白山封禅台改造计划,将其变为传说中的云顶天宫,从而引领主角踏上探寻“终极”奥秘、铸造青铜鱼、重启盗墓主线的传奇旅程。深耕电视领域35年的郑晓龙导演,凭借《金婚》《甄嬛传》《红高粱》等优质作品积累的深厚功力,竟将目光投向《盗墓笔记》这一IP,以正剧手法进行创新性改编,这不仅彰显了原著跨越类型的叙事张力,更印证了其作为文学IP的巨大开发潜力。这部自2006年起在网络平台连载的悬疑小说,历经十余年时光洗礼仍能保持热度,甚至被广泛视为“经典”,其背后必然蕴含着独特的创作密码。

窃以为,可从四个字解读其特质。首字为"借","首借"这一设定尤为关键,塑造出令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经典人物形象。此类角色往往具备超凡脱俗的特质:能在天地间自由驰骋,令妖魔鬼怪望而却步;武力高强却神秘莫测,身世之谜引人遐想;背负着守护主角的神圣使命,恰似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当代化身。

杨洋饰演的张起灵在剧中展现出的幽默感令人会心一笑,而王胖子那贪财好色、粗中有细的形象,恰似《西游记》中猪八戒的生动写照。他时常闯祸却总能挺身而出,这种矛盾特质让角色更加鲜活。至于主角吴邪,他纯真善良却略显怯懦,既精于算计又执着于生存,总将责任揽至自身。正如经典台词所言:'在所有人可以退缩的时候,他恰恰不能退缩',这般看似软弱的坚持,不正暗合唐僧的坚韧品格吗?

朱一龙饰演的吴邪这一角色设定虽非首创,但南派三叔通过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为小说构建了独特的叙事空间。从神话传说、巫蛊秘术到历史典籍、考古遗迹,再到星象占卜、古建筑与地理知识,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元素被作者系统性地整合进统一的世界观体系。尤其以东夏古国为例,这一在《盗墓笔记》中被赋予神秘色彩的设定,实际上源自真实历史记载,令人不禁思考有多少读者是通过该作品才意识到其历史真实性的存在。

《终极笔记》剧照中"奇"字跃然眼前。从山东七星鲁王宫到西沙海底墓,从东北长白山云顶天宫到秦岭青铜神话,再到西北塔木陀西王母国与广西巴乃张家古楼,小说构建的六大古墓体系各具特色。无论机关诡谲、异兽狰狞、谜题深奥,还是地貌奇绝、建筑恢弘、历史诡秘、器物玄妙,每个场景都堪称视觉与想象的双重盛宴。南派三叔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理念贯穿始终,将"奇"字化作贯穿全文的叙事基因,让每一处场景都成为令人屏息的奇幻篇章。

《终极笔记》剧照中的第三个字,暗藏玄机,正是“坑”字。南派三叔常被批评的创作特点,是情节中埋设大量悬念却未彻底解答,或因小说篇幅庞大、线索错综复杂,导致无法完全收束。例如吴三省与陈文锦的命运归宿、青铜门背后的“终极”谜题,以及周穆王、西王母、铁面生等人物与设定的模糊地带,均未能得到明确交代。然而,这些未解之谜恰恰构成了独特的悬念——未竟的线索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断追问答案。这种悬疑感使得读者群体高度粘性,甚至自发形成“填坑”文化,通过论坛讨论、观点碰撞与想象延伸,构建起围绕作品的互动生态。此外,‘坑’所代表的叙事空白,恰恰为改编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这种开放性不仅推动了IP的多元化开发,更在影视、游戏等衍生作品中反向滋养原著内容。

曾舜晞演绎的吴邪形象中,“混”字承载着深层含义,象征着人物特质在多重维度的交融与统一。这种混杂、混同与融合的特质,使吴邪成为盗墓题材的集大成者。尽管《鬼吹灯》作为盗墓文学的开山鼻祖奠定了基础,但《盗墓笔记》系列凭借其庞大的粉丝基数、持续的文化影响力以及多元化的影视改编,逐渐超越了原作。正如金庸之于武侠小说的深远影响,南派三叔则以《盗墓笔记》构建起盗墓文学的完整体系,其创作理念与叙事风格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

秦昊演绎的吴邪形象,巧妙构建了一个跨越两千年的谜题体系,其叙事脉络纵横交织,涵盖上古神话、战国诸侯、明末乱世直至当代文明。该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从青铜器纹样到风水玄学,从历史典籍到民俗传说,皆被赋予恰到好处的叙事功能。故事以战国帛书与蛇眉铜鱼为核心谜题线索,层层递进揭开尘封的秘辛,既保持谜面通俗易懂,又蕴含深邃莫测的历史纵深。作者更塑造了四五十位具有独立传记价值的角色群像,每个角色皆具鲜明个性与完整故事线,既有穿梭于历史长河的古代人物,也有活跃于当代社会的探险者。可以说,《盗墓笔记》不仅定义了盗墓文学的创作范式,更以极致的叙事完整度成为该领域的标杆之作。后世创作者在这一领域难以突破其开创性成就。而《盗墓笔记》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正是凭借其庞大而严密的叙事架构。

自2007年《盗墓笔记》首部实体书问世,至2011年九部作品完结,全系列累计销量突破2000万册,创下现象级文学IP的销售纪录。南派三叔在版权运营方面展现出前瞻性思维,早在2014年便成立南海泛娱,系统启动《盗墓笔记》的IP开发战略。该IP的影视化开发包含四条清晰主线:第一条聚焦古代盗墓传奇,以汪藏海为主角展开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第二条回溯民国时期,通过老九门世家演绎动荡年代的神秘事件;第三条立足当代,以吴邪、张起灵与王胖子的铁三角为主线推进主线剧情;第四条延伸至未来时空,以《沙海》篇章讲述新一代探险者的命运轨迹。这种多维度、跨时代的叙事布局,使得《盗墓笔记》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宇宙体系。

南派三叔最初着手的是现代线开发。2015年,由杨洋、唐嫣主演的网剧《盗墓笔记》在爱奇艺平台首播,开创了国内视频网站付费模式的新时代。次年,井柏然与鹿晗联袂主演的电影版上映,斩获暑期档票房冠军。同年,民国题材系列随后展开,陈伟霆、张艺兴、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老九门》正式开播。直至2018年,秦昊、吴磊主演的《沙海》推出,成功开辟了未来线的创作方向。

随后,包括侯明昊与成毅主演的《怒海潜沙》《秦岭神树》,朱一龙与毛晓彤演绎的《重启之极海听雷》,白澍和张博宇参演的《云顶天宫》,曾舜晞与刘宇宁版本的《终极笔记》,张鲁一与文咏珊主演的《藏海花》,以及今年肖战演绎的《藏海传》,基本完成了古代盗墓题材的完整系列。

“盗笔宇宙”以近似一年一部的节奏持续输出作品,众多中青年流量明星在该系列剧中均有出演,从这一角度看,该IP可被视为中国本土的《哈利·波特》现象级作品。而南派三叔的IP战略更强调“泛”字思维,除影视改编外,其布局涵盖话剧、动漫、广播剧等多元形式,如话剧《新月饭店》《藏海花》、动漫《秦岭神树》、广播剧《重启之极海听雷》、游戏《新盗墓笔记》等。同时,IP还延伸至线下场景,推出主题密室逃脱体验,策划817稻米节(由书粉自发形成的年度庆典),并开发各类文创产品与手办,构建起立体化的文化生态。

“盗笔宇宙”IP的创作与衍生成果展现出非凡的规模与影响力。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源于原著小说所蕴含的丰富想象力、多元元素融合、鲜明类型特征以及立体人物塑造。这种创作特质将盗墓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现出极强的可改编性。如同《西游记》可被改编为长篇叙事、单元剧集、宗教哲学探讨或人物传记,甚至可拆解为独立篇章,《盗墓笔记》在具备这种延展性的同时,更凸显出另一项特质——人物关系的偶像化呈现、大众化传播与年轻化定位。这种将人物形象与情感纽带进行现代化包装的创新,使得IP在保持原有文学内核的基础上,成功开辟出独特的传播路径。

《盗墓笔记》主人公吴邪出生于1977年,彼时他刚从大学毕业,26岁便踏上了七星鲁王宫的探险之旅。而《鬼吹灯》主角胡八一生于1950年,两人年龄相差近三十余年。当胡八一在32岁开启精绝古城的首次重大探险任务时,其经历已跨越了更宏大的历史背景。这种年龄与时代跨度的差异,使得吴邪的冒险生涯更贴合当代年轻人的成长轨迹。

潘粤明演绎的胡八一与鹿晗饰演的吴邪,其语言风格分别承载着八九十年代文学语境与千禧年后叙事美学的特质。胡八一作为经验老到的探险家,展现出文武双全的硬汉形象;而吴邪初入冒险圈时的青涩姿态,则与同期读者群体的认知习惯高度契合。在阅读体验上,追随胡八一的冒险历程更侧重于情节发展的好奇性,而关注吴邪的成长轨迹则触发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深层共鸣。这种角色定位的差异,使吴邪的"未完成"状态更具感染力——他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年轻读者内心对自我蜕变的渴望。当"瓶邪"CP成为南派三叔有意构建的情感纽带时,这种友情至上的叙事策略恰好与当代CP文化形成共振。尤其在吴邪与张起灵的互动中,前者始终保持着探索者的不确定性,后者则以近乎完美的安全系数成为理想化的精神锚点,这种反差构建了独特的青春成长图景。

《终极笔记》中"瓶邪"CP所引发的特殊情感共鸣,催生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现象。在原著情节中,张起灵打破常规设定,替代吴邪步入青铜门,两人约定十年后在长白山重逢。这一约定的日期——2005年8月17日,恰好成为粉丝心中的重要节点。2015年8月17日,数万名读者跨越地域限制,齐聚长白山山脚,以"张起灵,我来接你回家了!"的集体呐喊,将这一文学约定转化为现实行动,相关话题在互联网平台引发持续热议。

井柏然饰演的张起灵引发了广泛讨论,但不可忽视的是,《盗墓笔记》在过去十年间多次易主,不同制作团队与演员的影视改编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整体呈现较为混乱。这种碎片化的改编方式反而削弱了IP的市场价值。南派三叔或许需要重新审视创作策略,若能借鉴《权力的游戏》与《哈利·波特》的制作水准,将九部实体书的改编在演员选择、艺术风格及制作层面实现统一与精进,或许"盗笔宇宙"才能真正展现其潜力与价值。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