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掩饰的血腥暴力,他拍出了备受争议的年度佳作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288更新:2025-10-12 05:17:55

1975年出生的西班牙导演阿尔伯特·塞拉以独特风格在当代影坛占据重要地位。其前作《岛屿上的煎熬》虽未能斩获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奖项,却荣登《电影手册》年度十佳榜单之首。塞拉作品一贯秉持反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双重批判,通过去情节化、抽离感以及沉闷氛围的构建,形成鲜明的艺术表达。他公开表达对美国当代电影的抵触情绪,认为其缺乏深度与创造性。

他的最新纪录片《孤寂午后》以引发广泛争议的斗牛运动为核心主题,毫不掩饰地呈现该竞技项目中的血腥暴力场景,延续了创作者一贯的激进风格与挑衅性表达。尽管该片荣获第72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但对这位早已在影迷心目中树立起权威地位的电影大师而言,奖项早已不再是衡量其艺术价值的标尺。

塞拉团队对年轻斗牛士阿德里安·罗卡·雷进行了为期18天的全程记录,涵盖14场精彩表演,细致还原了斗牛仪式的完整流程:首先由持矛骑士策马入场,精准刺入牛颈背部肌肉;随后三名花镖手依次将带钩花镖插入牛体;最终主斗牛士阿德里安身着红斗篷持剑登场,与斗牛展开一对一的巅峰对决。这一环节被视为表演的高潮部分,通过优雅的试探动作与灵活的闪避技巧展现掌控力,最终锁定牛肩胛骨间的致命区域,完成精准刺心。

在激烈的对抗场景中,镜头随着人物的情绪波动和动态移动呈现出精准而迅速的跟随效果,形成了自然流畅的节奏感与画面韵律。塞拉在开拍前与七至八位具有丰富斗牛摄影经验的摄影师进行深入交流,最终确定采用三到四台常用摄影设备进行拍摄。

在部分俯视角度的镜头中,观众无法窥见斗兽场的围栏结构,仅能目睹被黄沙环抱的斗牛士身影,这种构图营造出鲜明的原始感。塞拉在《电影手册》采访中解释道:"我们刻意去除画面中的观众视角,旨在让电影院里的观众成为新的见证者,延续这种沉浸式的感官体验。斗兽场的氛围需要被重新唤醒,其震撼的感知力必须通过银幕传递给当代观众。"

阿德里安拥有一副英俊的面容,举止间谦和有礼,令人难以将他与斗牛这项充满危险的职业联系起来。然而,这位看似温文尔雅的斗牛士却在斗牛界树立了不可撼动的传奇地位,每一次对决都展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将高超技艺与暴力美学完美融合。即便在激战中被牛顶翻致伤,鲜血染红战袍,他仍能在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迅速恢复,重新站上斗牛场。他的坚韧与魅力赢得了无数粉丝的追随,比赛结束后,人们在车窗外高呼他的名字;同行们则用"无畏的战士""胆识过人"等赞誉表达了对他的敬佩。

在观影之前,观众或许期待透过镜头窥探斗牛士阿德里安内心的独白,探寻他踏上这条道路的契机,追问其勇气的源泉,以及他如何与恐惧与脆弱共存。然而,导演塞拉刻意回避了这种心理层面的挖掘,仅以简洁的笔触勾勒阿德里安的日常轨迹:穿衣、入场、搏斗、退场、卸装。这种克制的叙事方式揭示出一个深刻的真相——真正的孤独无需被诠释或共鸣,它存在于行动与结果的无声对话中。影片构建了一个封闭而纯粹的斗牛场空间,既是阿德里安的仪式场域,亦是他孤独的栖息地。他甘愿舍弃世俗的温情,以身体为媒介在瞬间迸发神性,完成对自我存在的终极献祭。

全片最令人难忘的场景莫过于斗牛士登台前的更衣仪式。那套繁复而沉重的斗牛装束仿佛具有生命般束缚着身躯,每一次更衣都需依赖助手的协助。在重复的动作中,阿德里安始终保持着对圣母像的虔诚礼敬,用亲吻的动作将信仰融入这程式化的劳作,让冰冷的仪式透出人性的温度。

在14次舞台表演中,他两次遭遇意外跌倒,其中一次被牛角直接刺中腰部,却始终能从绝境中化险为夷。塞拉在采访中提及:"当罗卡·雷走出剧场大门时,片尾音乐仍在延续,而次日他依旧会重返那扇门——这构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轮回。"

镜头以冷静克制的态度捕捉每一个瞬间,既呈现斗牛士的从容与狠厉,也记录牛匹的躁动与绝望。当昏厥的牛躯体抽搐、视线涣散时,人类却将其视为竞技狂欢的场景。塞拉摒弃主观干预,不介入叙事进程,也不发表道德评判,坚持将影像置于纯粹的观察视角。这种剥离情感倾向的拍摄方式,与美国直接电影运动先驱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形成鲜明对照。在观看粗剪版本时,工作人员甚至感叹"这手法简直像怀斯曼"。但怀斯曼擅长通过高片比素材的筛选与结构编排,从生活碎片中提炼戏剧张力,而塞拉则追求"孤立的强度"——每个镜头自成完整叙事单元,他只收集自己钟爱的画面,无需刻意构建整体结构,因为直觉往往源于即时的、随意的感知。

面对外界尤其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对本片生猛残忍影像的批判,塞拉直言:“不关我的事。”强调自己仅负责记录。但真的存在所谓的中立吗?“旁观与施暴同罪”的论断在此显得尤为尖锐——当导演举起摄像机、观众为表演付费、乃至银幕前的你我目击五头牛的死亡,这些行为已然构成了一种默许的共谋。影片开场便是一头鼻孔翕张、喘着粗气的牛在夜幕中凝视镜头,其目光仿佛穿透银幕,无声地质问着每一位观众:你准备好了吗?你要选择看下去吗?

塞拉曾指出:"纪录片与虚构作品同样沉迷于谎言的编织。"作为创作者,他比观众更深刻地理解影像所蕴含的叙事操控力。当戈达尔面对《周末》中密集的暴力场面引发的争议时,他用"那不是血,是红色!"这句回应撕开了艺术表达与现实暴力的暧昧面纱。如今,斗牛这项源自西班牙传统的活动仍于每年三至十月如期举行,那些将之视为文化仪式的观众,以及完整观看纪录片的观众,请务必铭记——流淌在斗牛场上的并非浪漫的红色,而是浸透血腥的真实。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