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宝寻踪》中出现过的文物原型,赵佑林你都认得不?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06更新:2025-10-12 03:17:01

电视剧《护宝寻踪》中的明德博物馆馆长赵佑林,早年曾是一名建筑行业从业者。他因一次意外发现文物而踏入文物交易领域,其行为本质源于对财富的追求而非文化传承。剧中揭示,赵佑林缺乏文物专业知识,仅将文物视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对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并无深入认知。在第30集剧情中,他坦言自己经手的文物多无法辨别真伪,这一细节凸显了其职业操守的缺失。

赵佑林向穆见辉购得的文物均源自真实历史遗存,剧中多次登场的珍贵文物如今散落于各大博物馆。在第31集剧情中,赵佑林接获公安部门与文物局的通知,发现手中持有的三彩天王俑竟出现重复件。当他前往文物局核实时,赫然发现一尊与自身藏品完全相同的天王俑,由此推断肖国强很可能在暗中操作,实施了调包行为。此尊文物最初由穆见辉从尹村大墓发掘出土,后经转手成为华南王的收藏。

穆见辉在明德博物馆意外发现,这座三彩天王俑竟是从香港拍卖市场回归的文物,由此揭开了赵佑林的运作模式。实际上,该文物的真实出处可追溯至1959年,当时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作为唐代典型的镇墓类器物,三彩天王俑通常成对陈列于墓葬入口两侧,与镇墓兽共同构成"四神"组合。此件天王俑高达65厘米,造型威严雄健,展现了盛唐时期陶俑艺术的精湛水准。

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灵魂不灭。在古人眼中,亡灵抵达彼岸后仍需守护,因此会在墓中置入镇墓明器以庇护墓葬安全。这类器物既可震慑邪祟,亦有防备盗墓贼的实用功能。唐代天王俑的造型灵感源自佛教中的天王形象,古印度神话中称须弥山腹有四位天王,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方。随着唐代社会空前开放,儒释道思想并存,佛教艺术元素逐渐融入墓葬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礼葬风貌。在耀州窑青釉银扣刻花钵的交易中,穆见辉以400万从刘树生处购得此物,并刻意赠予赵佑林以示投靠,折射出文物交易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

宋瓷出自吕氏家族墓葬,邢兆虎在挖掘过程中意外获得此件文物,却因缺乏鉴赏眼光未能察觉其价值。穆见辉凭借专业判断识得瓷器珍稀,遂策划使邢兆虎以低价出售。然而邢兆虎的行动最终引起警方注意,迫于压力不得不逃离现场,这件瓷器最终落入刘树生之手。此钵之所以珍贵,源于其出自北宋时期北方著名青瓷窑场耀州窑,该窑以精湛工艺闻名,自唐代兴起至北宋达到鼎盛,所产器物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研究意义。

该瓷器呈现出独特的橄榄青色釉面,质地温润细腻,充分展现了北方瓷器烧造工艺的巅峰水平。宋代耀州瓷尤以精妙的雕刻技艺著称,常见莲纹、缠枝等纹饰,其刀法遒劲有力,纹样布局疏密有致,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尤为珍贵的是其采用镶银工艺,这种工艺在古代被视为顶级制作技法,常用于宫廷贡品。据记载,在千件瓷器中仅有2至3件会镶嵌金银,彰显其稀有与价值。

这件十二瓣葵花形口沿的瓷器造型精巧复杂,其独特的设计加之镶嵌银边工艺,使其成为稀缺珍品。正因如此,它才被被誉为考古先驱吕大临的典藏之一。如今,该文物已作为常设展品入驻陕西博物馆,在"宋元明清瓷器展厅"内向公众展示。而另一件引人注目的文物——西汉裸体陶俑,则在2002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东方艺术品专场中引发争议,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在拍卖开始前指出该陶俑为走私文物,要求立即叫停交易。

一年多后,这些陶俑终于被追回,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初,盗贼燕小五假借文保员身份,成功驱赶了刘树生的团队,进而控制了江村的滤坑并盗掘出这批文物。随后,穆见辉将这批陶俑转手卖给华南王,由此获得人生第一笔财富,也开启了他在秦川地区发展地下古玩贸易的历程。实际上,这些陶俑是从江村滤坑中被非法取走的,当时有数名盗贼在该遗址盗掘,共取出超过200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的陶俑群。这批珍贵文物随后被分散贩卖至国内外各地,造成了严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流失。

2006年,考古学家在江村开展勘探工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具有亚子型四条墓道结构的大型墓葬。此次发掘中,部分陶俑遗存意外解决了长期困扰学界关于汉文帝霸陵的遗址确认问题。2021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陵墓遗址。这些陶俑作为关键证据,成功揭开了延续数十年的考古谜团,目前部分陶俑已入驻西安博物馆,另有部分通过数字化方式向公众展示。

赵佑林坦言,在收藏文物的过程中频繁遭遇赝品是常态,甚至他自己也难以准确判断所购藏品的真伪。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