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程东”被“骁米集团”挖走,谁来管管短剧?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76更新:2025-10-12 01:37:09

近日,知名研发专家余程冬被所在公司解除劳动合同,随后却意外受到"骁米集团"高薪邀约,投身无人驾驶技术领域。令人关注的是,这位被指涉嫌蹭热度的短剧男主角,其名字与华为创始人余承东极为相似,引发公众对其是否刻意模仿的猜测。更令人玩味的是,该集团董事长苏柒的姓名与小米汽车存在发音上的相似性,这种巧妙的谐音关联不禁让人质疑其中是否存在刻意为之的营销策略。

剧中情节荒诞不经,一辆汽车刚上路三十秒便瞬间起火爆炸。这显然体现了编剧想象力的过度发挥,不仅将科技界精英简化为工具人,更仿佛对各大企业的法务部门视而不见。仅凭简介便能预见其荒诞程度,堪称"神剧"典范。这种夸张的设定竟让我萌生了付费观看短剧的想法,然而最终却发现作品已被平台迅速撤下。

然而,我们今天暂且放下对这部剧命运的争论,转而聚焦于其背后的短剧生态体系。这个曾经小众的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价值千亿级产业,不仅让横店的群演们实现了职业跃升,更引发了好莱坞对中国模式的深度借鉴。

从短剧到“短国”:微短剧行业五年爆发式增长震惊影视圈。2024年数据显示,该行业总规模已突破515亿元,超越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25亿元的纪录。这个曾被许多人忽视的领域,自2019年起步以来,仅用五年时间便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增速之快甚至令传统影视产业措手不及。据预测,未来三年该行业有望冲击千亿市场规模,成为影视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023年,《无双》强势登场,成为推动"短剧付费元年"发展的标志性作品,由此带动了"短国"概念的快速崛起,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而起。

随后,《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为2024年春节档的现象级作品,引发广泛热议。该剧让"鸡汤教母"咪蒙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据传仅用10天完成拍摄,后期制作成本不足8万元,却实现惊人收益。有业内人士透露,该剧的幕后资本方月均收入达4亿元,其盈利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甚至有观众戏称"这比电信诈骗更赚钱"。

资本纷纷涌入,推动市场持续升温。王晶、周星驰等知名导演接连参与制作;阅文与掌阅两大文学平台展开激烈竞争,横店集团则转型为短剧产业的重要参与者。据2024年12月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6.6亿人参与短剧观看,相当于每两位网民中就有一位沉浸其中,这一规模甚至超越了外卖订单量。

短剧之所以成为全民热议的现象,核心在于其对人性的精准洞察与高效刺激。编剧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叙事节奏,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锁定:5秒内塑造鲜明人设,10秒制造戏剧性反转,20秒必设冲突高潮。这种高频次的剧情震荡犹如过山车般 thrilling,让观众在瞬间激发出肾上腺素,引发多巴胺的持续分泌。当工地搬砖的男主突然掏出黑卡收购公司,当被婆婆刁难的女主转眼亮出豪门身份,看似荒诞的反差萌实则击中了现代人对逆袭的渴望。整部剧集犹如精心包装的爆米花,爱恨情仇与权钱博弈交织成网,每个打脸情节都像鞭炮般密集炸响,让观众在情绪过山车中欲罢不能。

无论剧情是否合情合理,极致的爽感才是吸引人的关键。你清楚地知道,霸道总裁与酒店保洁员之间的情感线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可仍无法抗拒地被这段故事所吸引。

特别是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短剧通常仅有两三分钟时长,乘客在候车间隙便能轻松观看5集。相较之下,传统长篇剧集动辄几十集甚至上百集,这种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方式更容易让人形成见缝插针式的沉迷习惯。

与长剧相比,短剧虽常因内容尺度引发争议,反复在审核边界试探,却展现出更丰富的题材包容性。无论是荡气回肠的豪门恩怨,还是充满奇幻色彩的重生改命;从温馨甜蜜的乡村爱情,到宏大科幻的星际穿越,只要想象力足够丰富,几乎没有任何题材是短剧无法涉足的。

别再认为只有年轻人被这些剧情吸引,连家里的父母都难以抵挡。《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五十岁》等短剧正悄然掀起中老年观众的热潮。而当年轻群体仍沉醉于古装偶像剧、现代言情剧时,主打老年情感的"老偶"题材已悄然走进更多中老年人的客厅,甚至开始影响他们的消费习惯。

别以为只有中国观众对短剧情有独钟,无论是华尔街的金融精英还是非洲的普通农民,人类对情感故事的追逐始终如一。在东南亚地区,不少学习中文的民众正是为了观看本土短剧而苦练语言;而当"霸总"剧情风靡海外时,美国观众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他们对这种充满戏剧张力的叙事模式感到新鲜,毕竟在接触网络文学20年后的今天,真正意义上的"大世面"对他们而言仍显陌生。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出海短剧APP总流水已突破30亿元大关,其中美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值得关注的是,50岁以上的白发女性用户展现出强劲的付费意愿,成为平台主要消费群体。她们偏爱"霸道总裁小娇妻""双狼王追爱我"等题材内容,付费转化率高达50%,是本土用户付费率的五倍。

短剧演员集体飞升随着短剧的爆火,演员们的片酬也跟着水涨船高。“短国”不再只谈论背后的资本赚了多少钱,而是慢慢有了自己的顶流。今年,演员柯淳凭借《好一个乖乖女》,迅速飞升。2 个月短视频平台粉丝数涨到 400 多万,广告代言接到手软,一本杂志卖了 100 多万。还亮相演技综艺,并在节目里自爆,对外报价两万一天。但有相关从业人员表示,这还算少的。以前,300 一天都有人拍,而现在短剧头部演员的片酬近两年翻了十倍,档期需提前两个月预约。

在影视产业中,那些已被市场验证的"爆款"演员展现出惊人的工作强度,部分艺人全年拍摄量突破50部作品,平均每月产出2至3部影视内容。这种高强度工作背后是丰厚的票房回报,甚至吸引传统长剧演员转向短剧领域。以74岁的"庆奶"为例,她毅然投入短剧拍摄,创下五天完成57集的纪录。而李若彤则通过跨界担任监制,其打造的短剧成功登陆卫视黄金档位,实现收视率超越同期长剧的突破。

如今若不涉足短视频剧集领域,便会被视为跟不上时代潮流。胡歌、雷佳音、宋佳等实力派演员的加入让这一行业不再被贴上‘自降咖位’的标签。完美世界、欢娱、华策等影视巨头纷纷抢占短视频剧集市场,唯恐错失机遇。谁曾预料,曾被讥为‘草台班子’的短视频剧集行业,竟在影视圈陷入困局时逆风翻盘,成为关键的突破口。

近年来,好莱坞影视行业遭遇发展瓶颈,大量演艺人员面临就业困境。然而,随着中国短剧市场的迅速崛起,为众多三线演员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有报道显示,部分演员通过拍摄短剧,在短短一个月内获得的收入已超过其在好莱坞一年的薪酬,片酬水平飙升至原薪的七倍之多。

精品化发展已成为影视行业破局的关键路径。然而随着从业者数量激增导致行业生态日益复杂,大量低质量作品涌入市场。部分剧集为博取关注采取极端创作手法,突破现实逻辑与科学常识,例如那部引发广泛讨论的《痔疮姑娘》。剧中霸道总裁一掌治愈女主痔疮的情节,虽属荒诞桥段,却因戏剧性冲突反复被改编拍摄,折射出当前创作生态的浮躁与失序。

近期一些短剧中,女性角色的生育情节被极端夸张,出现一胎诞下五六个孩子的荒诞设定,甚至有九十九个婴儿如金字塔般堆叠的魔幻场景。制作团队则陷入推诿怪圈:导演与编剧互相指责,男主角将责任推给经纪人,编剧大胆创作、演员勇于呈现、导演敢于拍摄,这种创作态度实在令人质疑。

不敢也没关系,现在 AI 已经闯进了短剧行业了,替大家把活儿都干了,还癫出了新高度。不仅剧情歹毒,画面也经常出 Bug,主角动不动就变脸,要不就多出个手指,猎奇到观众都忍不住看了一集又一集。现在点开短视频平台,已经被 AI 宠物大军给统治了。它们一会儿上演“回家的诱惑”,一会儿又是“后宫喵喵传”,想看点人间的东西都很难。

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影视行业迎来新一轮整顿。各大平台纷纷启动内容净化行动,淘汰低质作品。据权威数据显示,仅2023年就有多达1200余部短剧因内容违规被全网下架,这一数字直观反映了行业内容质量的严控态势。对于创作者而言,若仍抱有侥幸心理,恐怕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同一个套路拍八百遍,观众的品味一直在提高,而短剧行业却还在热衷搞流水线作业。没有深度好故事,迟早会被市场抛弃。短剧裁员潮已经不可避免的来了,很多头部公司都开始裁员,撤销部门。其实市场已经在悄悄转变,“快餐短剧”正在被清盘,而像《家里家外》这样的“细糠”,才能继续留在牌桌中央。这部剧不走狗血路线,不玩重生之梗,聚焦于 80 年代重组家庭的平凡日常,上线三天播放破 10 亿,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短国风云”仍在持续上演,但粗放式盈利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数据显示,真正实现充值过亿的爆款作品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行业遵循着“二八定律”的残酷法则。在表面繁荣的表象下,超过九成的参与者正经历着淘汰困境,有人因策略失误陷入破产危机,也有人刚刚开启逆袭之路。曾经依靠流量红利野蛮扩张的行业,如今正面临从“流量狂欢”向“价值沉淀”的关键转型。当同质化内容带来的快感逐渐消退,唯有深耕精品化运营才能破局。否则,其吸引力将难敌AI生成的萌宠内容,沦为受众娱乐选择中的边缘选项。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