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强:在《水饺皇后》里,我放进儿时全家福照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91更新:2025-10-12 08:53:43

作为2025年五一档期的潜力股,刘伟强执导的《水饺皇后》上映三日便斩获超亿元票房,持续领跑同期竞品。该片以真实人物经历为蓝本,时间跨度覆盖从上世纪70年代末延续至21世纪初,完整呈现了一位平凡女性从零开始创业打拼的励志历程。此次创作标志着刘伟强继多部内地作品后,再度将镜头聚焦于其成长摇篮香港,通过银幕讲述本土故事。

5月1日,在《水饺皇后》中国香港首映礼上,刘伟强导演与现场观众合影留念。这位从业逾四十年的电影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加入邵氏兄弟,1985年正式担任剧组摄影师,1990年起逐步转型为导演。其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执导的《古惑仔》系列电影,凭借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使其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尾声声名鹊起。进入21世纪后,由刘伟强与麦兆辉联合执导的《无间道》三部曲更是将个人事业推向巅峰,成为港片发展历程中极具标志性的作品。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其参与创作的《建军大业》《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等内地影片,展现出对大陆文化语境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娴熟驾驭。

导演在驾驭两地题材影片方面游刃有余,使得《水饺皇后》展现出独特气质:一方面,通过细腻入微的镜头语言还原香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以真实鲜活的邻里互动勾勒出这座城市的人情画卷;另一方面,自强不息、重视个人奋斗的精神则集中体现在从青岛远道而来的臧姑娘身上,而这位坚韧女性的扮演者正是内地演员马丽。影片汇聚了惠英红、朱亚文、潘斌龙、冯文娟等实力派演员,不仅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创业故事,更以艺术形式巧妙勾勒出港深两地人员交流、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图景。

电影《水饺皇后》的杀青照透露出浓厚的乡愁氛围,这种对本土文化的致敬在这部作品中尤为明显。导演刘伟强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谈及影片配乐选择,展现出对粤语老歌的特殊情结。他特意邀请工作人员呈上影片中的完整歌单,并笑道:"这份歌单是专为提出此问题的记者准备的,每次询问都会亲自赠送。"

刘伟强在拍摄《水饺皇后》期间曾向媒体分享过一段深刻的人生经历。谈及影片中臧姑娘面对大B哥吴志雄及其手下强征保护费时的英勇表现,尤其是她持菜刀护住女儿、誓死反抗的场景,他坦言当时在片场几度落泪。这段回忆源于他幼年时在新界元朗大旗岭村的生活:曾有不法分子企图强拆家宅,母亲挺身而出怒斥"这是我的家,你们敢过来我就和你拼命",并叮嘱子女"不要怕,有妈妈在"。这个充满力量的瞬间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让他由衷钦佩母亲作为女性的勇敢与坚韧。

在拍摄您提及的这场戏时,臧姑娘挡在两个女儿面前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大B哥被她的气场震慑,脱口而出“真像我老母”。这句话也触发了我的共鸣,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母亲身边,忆起童年时光。为此,我在剪辑时特意寻觅了与母亲的旧照——一张泛黄的黑白家庭合影被巧妙融入画面,为剧情增添了真实的情感厚度。

谈及《水饺皇后》的创作,这无疑是您近十年来首次将镜头聚焦于故乡香港的影片。您曾表示“每部作品都有专属地标”,从《古惑仔》的铜锣湾、《无间道》的上环与中环,到《伤城》的中环及《庙街故事》的庙街,每个场景都承载着独特的记忆。而本片的标志性地点湾仔码头,则暗含着更深层的个人情怀。

您自述童年时期居住在元朗农村,后随家人迁至铜锣湾礼顿道嘉柏大厦。这座大厦所在的区域,便是您成长的重要舞台。您回忆,步行十分钟可达跑马地,向西不远处便是码头——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场景构成了您对香港的最初认知。如今的铜锣湾时代广场前身是香港电车厂,恰与张达明饰演的挞辣哥的现实背景契合,而片中展现的街景正是您精心复原的1977年至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风貌。从红姐的板间房到码头作业区,从斑驳的店铺招牌到市井生活的细节,您通过大量历史影像资料和实地考证,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质感,甚至连市民的着装都力求考究,这种创作态度在前期筹备中投入了大量心血。

片场照显示,刘伟强导演与惠英红、张达明、马丽等人合影。澎湃新闻询问了饺子在香港的饮食传统。刘伟强表示,内地民众有在除夕夜食用饺子的传统,而北方地区则流行“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习俗。然而在香港,云吞面才是常见的选择,而非水饺面(微笑)。为何他想要拍摄这部电影?因为臧姑娘的故事广为流传,她独自带着两个女儿来到香港,在码头支起摊位售卖手工水饺。起初,许多香港人对水饺并不熟悉,但她的饺子美味可口,为人热情且善于经营,使得摊位迅速走红,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当年,人们争相排队品尝她的水饺,连刘伟强的母亲也曾前往。惠英红、林珊珊(郑伊健的经纪人)等演员也曾在片场表示,他们在拍摄时发现马丽的外貌与臧姑娘极为相似。

《水饺皇后》的创作初衷,不仅在于记录臧姑娘制作与经营水饺的过程,更着重展现她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奋斗精神。作为一名单亲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在异乡打拼,凭借双手将传统小吃发展成规模化产业的历程,彰显出超越时代的生存智慧。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至今仍为每一位在现实中奋力拼搏的人带来深刻启示。同时,影片也试图还原那个年代特有的温情脉脉——邻里间分享多余食材的朴素情谊。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街坊四邻互相扶持的场景曾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社会难免存在阴暗面,但善与恶的较量中,光明终将占据主流。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不仅属于香港,更是流淌在中华文化血脉中的永恒印记。在与马丽排戏过程中,她同样感同身受,因为马丽也曾在童年见证过邻里间的这份温情。

糖水伯与臧姑娘在湾仔码头摆摊时,歌声响起便无需演员开口表达情感。谈及臧姑娘女儿曾到片场探班的经历,刘伟强表示她分享了许多关于母亲的往事,这些故事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素材。例如,臧健和曾在长洲岛初到香港时,因女儿送货迷路而焦急万分,最终将满腹委屈倾泻在女儿身上,却在目睹孩子跌倒受伤后瞬间转为心疼,抱着她们哽咽道"以后不会让你们受苦"。这些真实细节被完整收录进影片。此外,女儿还提供了诸多生活化创作灵感:蓓蓓与蓬蓬幼年时曾协助母亲包水饺,其中蓓蓓每分钟最多可包60个,而臧姑娘的速度更快,可达100个。更有趣的是,面对香港市场对水饺不甚流行的情况,臧姑娘曾因饺子皮过厚遭食客建议,后通过三日三夜的研究,发现将饺子皮擀制15下最为适宜,但煮制时又面临易散的难题。她专程向云吞面店铺请教,最终在和面时加入碱水提升韧性,又通过掺入盐水调节口感,使饺子既保持了薄皮优势,又避免了风味失衡。

在综合采纳客人建议后,臧姑娘对水饺皮的厚度进行了多次反复试验。澎湃新闻特别提及影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道具——包裹在饺子馅里的五分钱硬币,指出这枚硬币最初由母亲在临行前包饺子时放入,作为传统习俗中的"压舌钱"。该道具在后续剧情中多次出现,最终成为臧姑娘突破命运桎梏、实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符号。关于这一设计,刘伟强解释道:这是中国民间延续千年的习俗,家人聚餐时会在馅料中藏入硬币,寓意着对好运的期盼。影片对这一传统进行了艺术化处理,最具深意的场景当属华哥赴加拿大前夕,臧姑娘与红姑特意为他包制饺子。华哥急切期盼吃到含硬币的饺子以求心想事成,却未能如愿,这一情节巧妙地展现了臧姑娘内心对于爱情与事业选择的矛盾挣扎。最终她将这份克制转化为对水饺事业的专注经营,完成了从个人情感寄托到职业使命的升华。

华哥(朱亚文饰)在临行前与马丽一家围坐包饺子的场景,展现了角色间温情的互动。影片中穿插多首经典粤语歌曲,如罗文的《家变》、Beyond的《光辉岁月》等,形成了一次粤语老歌的集中呈现。谈及歌曲选择,刘伟强透露:除了李宇春演唱的主题曲《信》,电影中共出现九首歌曲,涵盖粤语与英文作品,均为其精心挑选的“私人歌单”。例如,臧姑娘与糖水伯(袁富华饰)在湾仔码头摆摊时,选用许冠杰的《半斤八两》;表现蓓蓓、蓬蓬小姑娘童趣的,则采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粤语童谣《小小的宇宙》;而华哥与臧姑娘分手的场景,特别选用了David Gates的《Goodbye Girl》,这是导演个人偏爱的英文歌曲。他认为音乐与剧情的深度融合,能让观众在旋律中感受角色情感,无需过多台词。

影片采用线性叙事结构,通过1977、1982等关键年份的设定,既呼应主角的人生轨迹与事业发展,也映射宏大的历史背景。刘伟强解释道:这种叙事方式是对臧姑娘奋斗故事的具象化呈现,同时暗含对其成长经历的回望。例如,1985年香港地铁港岛线通车催生的炮台山站、天后站,恰与臧姑娘事业腾飞的时间节点重合。影片中融入的地铁发展史与商业变迁,既是对真实历史的还原,也是对主人公命运的隐喻。

谈及真实与虚构的平衡,刘伟强强调艺术加工是电影呈现的必要条件。他透露,影片以臧健和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完整保留其创业历程、卖水饺的初衷以及扩展事业的脉络,而人物情感线则进行了适度创作。例如,臧姑娘经历失败婚姻后终身未再婚的设定,与华哥的角色形成了情感纠葛;片中马丽与朱亚文在跑马地公墓约会的场景,剧组特意选择真实地点拍摄,因其环境静谧优美。刘伟强表示,这一设计源于他对臧健和本人喜游墓地的观察,以及自身对墓地场景的熟悉体验。

刘伟强导演与马丽、朱亚文在跑马地公墓的合影,以及臧姑娘与华哥分别那场戏的拍摄,都展现了剧组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在那段戏中,特意安排了没有让华哥吃到馅里有硬币的饺子,凸显出角色之间的微妙关系。作为导演,我坚持每天拍戏结束后立即剪辑,这种习惯让团队能够及时捕捉创作状态。在剪辑臧姑娘与华哥分别场景时,现场的所有女演员都因情绪涌动而落泪,场面令人动容。

《水饺皇后》的创作过程中,每位演员都倾注了真挚情感,这种投入让影片呈现出独特的感染力。在路演环节,我也会悄悄进入影院观察观众的反应,感受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

针对澎湃新闻关于影像风格的提问,我强调影片采用自然平实的拍摄手法,通过真实光影记录人物奋斗历程。作为职业摄影师出身的导演,我始终认为手提摄影是传递情感的最佳方式。杜可风曾评价我是“香港手提摇镜最棒的”,而在这部作品中,所有手提摄影镜头均由我亲自操作。

保持手持拍摄的创作方式源于对艺术的真实追求。即便条件有限,如早期制作《古惑仔》时资金不足,我也坚持用斯坦尼康手控拍摄。这种拍摄方式能更直接地将我的情感投射到画面中,虽然现在双手常因长时间操作而感到疼痛和抽筋,但正是这种投入让作品更具生命力。与许多仅在监视器后指挥的导演不同,我选择与演员保持近距离互动,这种创作方式让我能更真实地捕捉表演细节。

在电影《水饺皇后》的拍摄现场,导演刘伟强谈及马丽的表演时坦言:"很多人认为马丽只擅长喜剧角色,但事实上她具备驾驭任何类型戏份的实力。这次若没有她,影片根本无法完成。从选角到拍摄全程,我从未对她的演技产生过怀疑。尤其在臧姑娘首次摆摊卖水饺失败的戏份中,她与红姐的对手戏堪称经典——深夜里两个女性反复呼喊'水饺!'、'手工水饺!'的片段,精准传递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这种层次分明的情感表达正是马丽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水饺皇后》这部作品中,刘伟强携手内地与香港多位知名演员共同演绎,其中朱亚文饰演了一名来自山东的香港警官。谈及过去十几年间逐渐转向内地影视创作的经历,他表示两地演员的协作已愈发默契。作为港派导演,他始终保持着对自身风格的坚持,同时注重在创作中融入变通与适应。提及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刘伟强坦言每部作品都经历了诸多曲折,而内地同行导演的建议与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特别提到与黄志忠在《无间道3》的合作,两人至今仍保持联系。此次拍摄《建军大业》更让他结识了一众优秀内地演员,朱亚文便是其中一位后来在《中国机长》与《中国医生》中继续与他合作的演员。

刘伟强导演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其最新项目的筹备进展,分享了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突破。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