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99子”,短剧为何越来越癫?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144更新:2025-10-12 03:40:57

文 | 王可 (新京报传媒研究院)“一胎99子”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一部短剧的真实设定。近日,短剧《麒麟送子,天降喜福》因离谱剧情被骂上热搜,后遭平台火速下架。当“爽剧”沦为“癫剧”,平台是否在纵容“黑红也是红”?01谁在收割流量《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剧情堪称“电子发癫”——女主因怀“龙种”临盆时天降祥瑞,一口气生下99个儿子,婴儿被叠成“金字塔”搬运进宫,反派国师还称孩子是“妖孽”。虽然短剧靠爆点收拢流量已成共识,但“一胎99子”的设定,仍因为其远超常规题材的话题性突然火上热搜。

近期,部分荒诞题材短剧在平台上线的现象引发广泛讨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2月发布的相关规定,对于总投资额未达30万元且非重点扶持的微短剧,内容审核责任已下放至播出平台及为其提供流量入口的网络视听平台。这意味着,若某部打着"奇幻题材"旗号的短剧投资额度不足30万元,则仅需平台自行审核即可上线,而平台的审核机制往往存在监管空白。此类"先爆后下"的操作模式不仅让争议内容迅速收割用户注意力,更暴露出平台在流量管理中的潜在风险,"下架"行为实质上已成为规避监管责任的常见手段。

面对舆论发酵,主创团队陷入集体甩锅风波:男主角坦言剧本荒诞程度超出预期,导演则将问题归咎于编剧,而编剧对此保持沉默。这种责任推诿背后,折射出整个行业对流量的病态追逐。新能源锂电设备供应环节的 секр

值得关注的是,"一胎99子"的极端设定并非孤立事件。当前短剧市场呈现明显的题材同质化倾向,暴力、复仇、性别对立等破坏性题材批量涌现。这种"越离奇越吸睛"的创作逻辑,已形成恶性循环:当离谱剧情与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呈现成为流量获取的捷径,创作者便丧失了对叙事深度的追求,转而投身低质量内容批量生产。平台算法对猎奇元素的偏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畸形市场生态。

当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现象正持续挤压优质内容的生存空间。以2024年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其凭借贴近现实生活的叙事风格成为现象级爆款,印证了观众对真实质感内容的深层需求。然而平台算法推荐机制却呈现出明显的偏转,过度倾斜于传播具有强烈情绪冲击力的极端化内容,这种系统性偏差正在导致市场内容生态失衡,使具有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常规题材作品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与传播机会。

更令人担忧的是行业责任感的淡薄。编剧为迎合算法,批量制造“霸总”“逆袭”等程式化叙事,若放任平台及各方被“赚快钱”思维主导,行业将面临创作底线的进一步崩塌。人民网指出,长期以来,“土味”“狗血”“爽感”是短剧被贴上的标签,但市场下沉背景下,观众对低俗化内容的容忍度正在下降,追求“快节奏、多爽点”不应以牺牲价值基点为代价。“一胎生99子”引发的集体嘲讽,恰恰反映出公众对无底线猎奇的反感,人们期待的是审美体验而非感官刺激。短剧行业亟需建立清晰的价值边界,避免陷入低质创作的恶性循环。

“一胎99子”的荒诞现象,折射出短剧市场在粗放式扩张中的乱象。若短剧行业持续迎合低俗需求追逐流量,终将陷入内容质量与商业变现失衡的困局。平台作为内容准入的守门人,应在履行审核职责时杜绝选择性失明,避免将观众简化为流量收割工具。短剧的核心价值在于“短小精悍”的内容创新,而非“短小癫狂”的粗制滥造。当下观众审美趋于理性,短剧行业亟需摒弃浮躁心态,重拾创作初心。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