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剧情“骁米集团苏柒挖角余程冬开除宋明珠”引争议:这是蹭公众人物热度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85更新:2025-10-12 01:47:53

7月9日,一部名为《智驾风云》的微短剧因角色命名引发热议。该剧于今年6月上线,此前热度相对平平,但随着剧情中"余程冬"等角色名与多位公众人物产生谐音关联,迅速在社交平台掀起讨论热潮。故事主线围绕腾远集团无人驾驶技术负责人余程冬展开,其因技术研发分歧被宋明珠解雇后,意外获得骁米集团董事长苏柒的重用,最终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反超,将原雇主的高管宋明珠纳入制裁名单。

近期有网友指出,某部短剧角色命名存在过多谐音巧合,例如“余程冬”与华为高管余承东、“骁米集团”与小米集团、“苏柒”对应小米汽车SU7型号,甚至“宋明珠”可能暗指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对此,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明确,若文学艺术作品以真实人物或特定人为描写对象并包含侵权内容,受害人可依法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赵良善强调,当短剧通过谐音设定角色与公众人物产生强关联,并伴随贬损性描述导致社会评价降低时,即可能构成侵权。例如剧中若将“宋明珠”塑造成经营失败的企业家形象,易引发观众对董明珠的误解,进而损害其名誉。此类蹭热点短剧虽在流量获取上具有一定效果,但普遍存在剧情同质化问题,如近期高考期间出现的短剧,虚构省检查组与作弊团伙勾结等荒诞情节,被网友批评为“失智”并已从平台下架。该短剧虽与多数逆袭打脸题材相似,但借助华为、小米等品牌进行营销的行为,仍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