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大厂把顶流IP,交给一个中国导演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11更新:2025-10-11 22:07:48

张钢的办公室墙面挂满了他为《星盘奇缘》绘制的分镜草图,三十余台高性能工作站整齐排列。这支耗时五年的创作团队曾连续数个春秋放弃完整周末的休息,如今随着《猫和老鼠》大电影《星盘奇缘》的上映,他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假期。在制作过程中,那些密密麻麻的分镜图纸曾让张钢倍感压力,作为导演的他甚至一度忧虑项目可能中途搁浅,但最终这些画面都化作了华纳兄弟与中影集团联合出品的银幕奇观。

在导演办公室悬挂的分镜图上,标注着摄影李晓天的署名。五年前,张钢辞别被业内誉为动画电影“黄埔军校”的青青树动画,创立初心映画,成立不久便接到华纳兄弟关于《猫和老鼠》电影项目的邀约。彼时《哪吒》系列尚未在国内动画电影市场掀起波澜,整个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机遇,更是向国际展示中国动画实力的窗口,“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制作已进入成熟期,合作工作室都铆足劲想要让海外观众领略我们的水准。”张钢表示。

然而这段征程远比预期艰难。与国际巨头的首次合作缺乏经验借鉴,甚至连付款流程都需要摸索,更迭的华纳兄弟组织架构更是增加了合作变数。直至今年8月2日影片上映,张钢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尽管网络上出现“圈钱”等负面评价,但他坦言这类言论往往针对制作周期短、品质存疑的影片。自己则从不休周末,春节也坚持日夜赶工。尤其在《哪吒之魔童闹海》掀起国产动画热潮后,团队与华纳兄弟同步将影片推向暑期档,这种高强度运作让所有人都疲惫不堪。

尽管面临竞争,张钢仍对作品充满期待,“虽然存在争议,但没有人否定影片质量,后续还将开启全球上映。若票房表现理想,续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过去五年间,初心映画团队规模从30人扩张至近500人,每一位成员都抱着在国际顶级IP上证明实力的信念。从初版作品被退回,到如今赢得华纳美国团队对动画表演还原度的高度认可,这段历程的艰辛唯有亲历者知晓。

杨劭靖将此视为“国产合拍动画电影从0到1的突破”,相比票房成绩,他认为这种探索模式更具标杆意义。“如今国产动画市场如此繁荣,我确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合拍作品出现,我们铺就的道路将更具参考价值。”他如是说。对于张钢而言,影片成功上映便是最大的成就。

在创立初心映画前,张钢曾参与制作中国首部具备影响力院线动画电影《魁拔》系列,担任美术导演至总导演,历时三年打造。虽然未能实现票房盈利,但这部面向青少年的“热血”动画却收获了超乎预料的口碑,在豆瓣评分均突破8分。也正是在青青树动画,他首次参与设计国内动画电影工业化流程管线。谈及过往,他表示中国动画师曾长期处于为日本公司绘制“飞机稿”的状态——日本动画公司提出需求,画稿通过航空运输至国内加工,大多需在24小时内返程。

张钢表示,青青树动画通过深入研究日本动画技术,逐步扭转了此前在国内动画产业中面临的困境。在《魁拔》系列制作期间,公司160余名员工共同建立了标准化的工业化流程,包括精确计算镜头透视数据、开角参数,以及场景构图中人物与前景、后景的比例关系,确保后期制作的统一性。

谈及《魁拔》三部曲的创作历程,张钢指出每一部都面临独特的挑战:《魁拔1》作为国内首部写实风格动画电影,团队在技术上几乎是零基础;《魁拔2》则需要实现从2D到三维的转型,尽管国内仅有少数人具备类似经验,最终仍由青青树自主完成;而《魁拔3》则要在有限预算内打造出媲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张钢坦言,自从业以来,他始终在应对各类技术难题。

除推动动画电影市场发展外,《魁拔》系列还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包括《长安三万里》导演邹靖、《大鱼海棠》副导演裴斐,以及《姜子牙》导演李炜。然而,该系列最终因票房表现不佳而停摆。2017年,联合创始人武寒青的离世和后续项目延期成为转折点。张钢回忆称,《魁拔1》投资达3000万元,票房仅收回300万元,导演王川甚至抵押房产筹款,但资金缺口仍难以弥补。这一经历促使张钢决定独立创业。

初心映画成立后,首部作品为与导演杨凡合作的短篇小说集《继园台7号》,该片邀请张艾嘉、蒋雯丽、吴彦祖等明星配音,并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这一成就为张钢打开了国际视野,也使他获得华纳兄弟的关注。2019年,张钢在竞标《猫和老鼠》大电影时,凭借对文化融合的思考,提出将“屋脊兽”这一中国神话元素融入故事,通过穿越叙事让经典角色“汤姆猫”与“杰瑞鼠”与本土文化产生联结。

该项目成为张钢团队的重要突破,公司其他计划被迫搁置。他提到,华纳兄弟对这一IP的管理极为严苛,要求作品必须“像”原作,但这一看似简单的要求却让首次接触国际大IP的团队倍感压力。杨劭靖作为执行导演,直言项目初期因“不像”被华纳兄弟否定,团队不得不从零开始构建符合美式动画风格的技术体系。对于“猫和老鼠”标志性的夸张动作设计,如挤压拉伸画面,张钢坦言制作难度极大,仅建模阶段就绘制了约10万张草图,反复调整以确保视觉效果的精准性。

在项目初期,张钢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如何使三维人物形象更贴近原作、如何提升动画表现的美式风格上。为此,他带领团队研发了一套名为“C字曲线模型”的系统方案,该模型涵盖手部与身体的形变控制、头部角度与位置的精准调节等多维度参数。为确保细节还原度,电脑特效师甚至需要参与手绘训练,张钢认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神似”。随后他投入三个月时间,对合作的40家工作室进行系统培训。为统一视觉标准,他养成了每日及时反馈邮件的习惯,要求每封邮件都附带具体的操作建议。这些努力不仅聚焦于角色形象的塑造,更延伸至表演层面。他以2023年《超级马利欧兄弟》大电影为标杆,逐帧拆解其色彩构成与场景设计,特别强调“避免出现纯黑色画面”等细节要求,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杨劭靖倍感压力。两人常因创意与商业诉求产生激烈争论,杨劭靖坦言这可能是所有导演与制片人共同面临的矛盾——导演追求艺术表达,而制片人更关注成本效益。尽管如此,张钢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审美标准。虽然前三年团队主要精力消耗在剧本打磨上,表面进度缓慢,但实际已完成大量基础性工作。这种持续的磨合与探索,最终为项目的艰难上映奠定了基础。

杨劭靖 来源:受访者 动画电影领域的合拍片并非没有成功案例。2019年国庆档,东方梦工厂推出首部原创动画电影《雪人奇缘》,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作为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梦工厂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东方梦工厂拥有顶级资源,制作团队以海外力量为主,但项目耗时仍长达七年。当年制片人苏珊妮·伯尔基(Suzanne Buirgy)曾表示,中美合拍片的核心挑战在于“沟通成本”,“我们在特效制作过程中与东方梦工厂进行了长时间的协调,尽管存在时差问题,但双方始终秉持着共同的创作目标。”杨劭靖同样深有体会,他指出由于时差和假期安排等因素,合拍电影的沟通成本显著高于国产动画,而《星盘奇缘》的协调难度更远不止于时间差异。项目的整体进度受制于中美双方团队的协同运作,常出现剧本分镜汇报需等待数月的情况,这对创意流程造成一定影响。值得欣慰的是,这一问题在2023年取得明显改善。据媒体报道,当年9月华纳兄弟启动亚太区组织架构调整,将中国区的院线发行及营销业务纳入美国总部直接管理,沟通效率显著提升。张钢提到,美国团队成员逐渐适应微信沟通方式,信息反馈周期缩短至24小时内,极大优化了协作体验。2023年底,项目正式进入中期制作阶段,上映时间压力随之增大,制作节奏更加紧凑。面对首次跨国合作,尽管杨劭靖曾在迪士尼有过工作经验,但在实际推进中仍低估了复杂程度。他特别提到付款流程的挑战,由于华纳兄弟覆盖全球市场,不同地区的财务对接需匹配相应分支机构,导致付款地址频繁变动。此类合规性准备工作远较国内合作繁复,需向相关部门反复说明流程细节。美国方的评估体系同样存在差异,杨劭靖解释称国内动画制作多以财务数据为单一评估标准,而中美合拍项目需综合考量财务状况、人员配置、制作周期等多个维度,并在制作过程中按阶段提交详细进度报告。“例如在某个关键节点,我们需要明确提交内容与预算匹配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不过张钢与杨劭靖均认可华纳兄弟的契约精神,“从项目启动至今,尽管面临诸多波折,华纳兄弟始终坚守承诺,未曾中途退出。对我们而言,电影如期上映已是重大突破。”谈及未来规划,两人对此次“从0到1”的尝试充满信心。张钢表示,即便过去五年因此错失部分商业机会,但这一经历将使初心映画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独特地位,“当业界提及我们时,会注意到这是与华纳兄弟合作《猫和老鼠》的公司。”杨劭靖则指出当前中国动画市场处于繁荣期,投资热情高涨,中美合拍模式有望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星盘奇缘》的实践证明,原版美式IP可以由中国团队进行本土化创作。过去十年我们已培养大量动画人才,此时正是推进此类项目的最佳时机。我们或许不是第一个,但必定不是最后一个。”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