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循子墨:对电影而言,我还是个新人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45更新:2025-10-11 19:45:09

四年前,导演刘循子墨的首部剧情长片《扬名立万》正式上映。影片背景设定于民国时期的上海,讲述了一群颇具争议的电影从业者试图在浮华都市中实现自我突破的故事。该项目历经五年筹备,从组建团队到遭遇撤资、项目停滞,最终在重重困难后重新启动。上映后,该片以黑马之姿斩获票房与口碑双重佳绩。面对外界对其“大器晚成”的评价,刘循子墨则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回应:“也不算太晚吧?”

导演刘循子墨坦言自己逐渐感受到一种“老派”的特质:远离游戏与短视频,不涉足这些新兴娱乐形式。尽管其最新作品《胜券在握》以科技公司为叙事背景,但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抱有警惕心态,担忧未来可能出现AI主导人类命运的失控局面。谈及技术隐患时,他以电车为例指出:“如果某天不法分子入侵了车载芯片,导致车辆失控,你将面临与他人相撞的风险,这并非不可能。”然而,当意识到“不法分子”这一表述已显陈旧时,他也不得不承认,在技术浪潮面前,个体的抵抗能力微乎其微,因此只能暂时对智能产品保持距离。

(图/《胜券在握》电影截图)在参与各类活动时,刘循子墨常被邀请为年轻创作者提供建议;其执导的网剧《报告老板!》与"考古"二字并列出现在片头。他与万合天宜的创作伙伴们——包括叫兽易小星、白客、张本煜、柯达、小爱、孔连顺等——被业界誉为"第一代网红喜剧人"。深耕影视行业十年,谈及创作心得时,他坦言"电影会告诉大家,自己直白地说出口总觉得怪怪的"。这种既保持理性又追求趣味的创作态度,使他的作品始终游走于严肃与戏谑之间。如今在网络上仍可追溯到他大学时期自导自演的《定福庄风云2》,这部时长42分钟的微电影中展现出的流行文化戏仿、反转、恶搞和讽刺手法,已然成为其日后创作风格的雏形。

(图/《定福庄风云2》电影截图)视频评论区曾有观众留言:"总有一天,我要在大银幕上见到'导演刘循子墨'六个字。"他最终实现了这个愿望,并表示将继续坚持。在氛围逐渐升温之际,他幽默地自嘲道,比起导演的头衔,他更乐意被介绍为"帅哥"。以下是他对成长与电影行业的思考。

最近我常思考,"年纪越大,对其他事物越容易产生好奇"这一说法是否属实。这几年业内流传着一种声音,认为观众都转向短视频平台,电影市场已步入寒冬。当时我仍充满信心,坚信应将观众交给时间去检验。就像人们年轻时热衷快餐,随着年龄增长,会开始探索更多元的餐饮选择。但最近我察觉到,似乎大家反而更渴望停留在青春阶段,不愿真正成长。

(图/《满汉全席》剧照)徐克曾执导过一部名为《满汉全席》的电影,以武侠片的形式探讨美食文化。影片上映那年,我年仅九岁,是在家中观看的录像带版本。此后我反复重看了这部作品至少二十次——它实在令人惊叹,竟能将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却丝毫不显陈腐。与周星驰那种天马行空的无厘头喜剧不同,影片中的人物群像与情感层次如同现实生活的缩影,格外真实。随着年龄增长,每次重看都会有新的体悟,童年时只觉得热闹有趣,成年后却能从中读出更深的情绪共鸣。这种变化不仅源于电影本身,更映射出我们认知世界的轨迹。但如今人们还会像从前那样反复品味同一部影片吗?在现实压力日益沉重的当下,是否已经无暇顾及深层思考?或许我们正逐渐学会回避某些成长的必然课题,不愿直面生活的复杂与真实?这些疑问始终萦绕心头,却始终未能找到确切的答案。似乎有些命题,终究无法通过影像艺术来解答。

(图/《报告老板!》电影截图)回首创作历程,徐克的《满汉全席》与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对我的艺术表达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如翻拍、换装、剧情穿插等手法,均源自这两部作品的启发。幼年时沉浸于影视作品的熏陶,却从未设想过导演之路。父亲作为画家,自幼引导我学习绘画技艺,最初是出于无奈的妥协,后来却逐渐培养出浓厚兴趣。这种艺术启蒙也促使我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父亲寄予厚望,期待我通过考研留校任教,但最终并未达成。大三那年,专业课教师带领8名同学外出实习,唯独将我留在宿舍。每当目睹同学们归来分享实习见闻时,我总感到些许落寞。恰逢此时修读导演课程,教师虽未深入讲解技巧,却安排了短片拍摄实践。彼时我对拍摄并无强烈兴趣,但在宿舍无所事事的时光里,我与摄影系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伙伴共同创作了《定福庄风云2》。该片以奥运前夕高校评级为背景,讲述不同组织间互派卧底的谍战故事。我对谍战类型的偏爱,源于童年时期与父母共同观看柳云龙执导的《暗算》《风筝》,以及姜伟、付玮执导的《潜伏》等经典作品。目前,我正在策划新项目,考虑到民国谍战题材已较为饱和,决定尝试现代背景的谍战故事。目前剧本仍处于大纲阶段,正按照既定方向稳步推进。

(图/《暗算》剧照)我习惯于专注单一任务的工作方式,难以同时兼顾多个项目。每当看到他人能得心应手地运作多个剧组,我总会心生向往,但现实却让我不得不专注于眼前的事。在执导《扬名立万》的过程中,我选择放下自导自演的念头,将更多精力投入实际创作。对于"你这么有才华不演戏多可惜"这类评价,我始终保持着清醒认知——并非不愿尝试,而是深知自身精力有限。特别是完成《扬名立万》后,与那些专业演员的互动让我深刻体会到表演艺术的精妙,虽然渴望与他们同台竞技,却也明白自己难以企及。与其在重复中消耗热情,不如坚守擅长的领域。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创作不应被既定框架束缚,正如姜文在《让子弹飞》中说的:"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这份追求新鲜感与突破精神,让我更珍惜每个独特的创作机会。

在创作过程中难免需要妥协。凭借多年广告拍摄经验,我深知客户立场与制片人考量的重要性。但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作,总有一些源于最初灵感的情节、台词或视觉设定,承载着我想传递的核心思想。只要这些核心表达未被改变,我都会在细节上做出适度调整。从《扬名立万》到《胜券在握》,我始终在探索同一个命题,只是通过不同的叙事载体呈现。在《胜券在握》中,我试图展现职场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然而发现许多观众对此存在误解甚至反对。最初我感到困惑,后来才逐渐领悟,这些表达本质上源自我的个人经历与情感体验。

或许我属于幸运的群体,得以邂逅一家独特的公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职场中经历的一切,恰如电影《胜券在握》中描绘的"泡泡工厂"——我们共同拼搏、彼此尊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工作。无论是现实中还是银幕上,这样的相处模式都显得弥足珍贵。与多数职场的严苛环境相比,我们的老板及合作方更懂得给予空间,而非过度干预。尽管明白现实世界的职场或许充满挑战,但这份"以真心换真心"的氛围让我期待能将这份希望传递给更多人。然而现实告诉我,若仅试图通过个人情感打动观众,往往难以引发深度共鸣。就人物塑造与叙事逻辑而言,我仍对《胜券在握2》充满期待,相较于《扬名立万》中已收束的故事线,我认为《胜券在握》的剧情仍蕴藏着无限可能。他们共同创立的新公司能否顺利发展?人际关系中是否能彻底消除私心?未来还将面临哪些考验?这些充满张力的命题令我倍感期待,诚邀有意合作的投资方联系我。

对于我而言,剧本创作阶段总是充满乐趣的,那时的烦恼多源于故事构思,而非其他现实因素。然而一旦进入拍摄环节,资金链和团队协作等问题便接踵而至,让整个过程变得复杂起来。最初我们曾计划将《报告老板!》改编成电影,为此筹备长达一年时间,甚至已组建拍摄团队,但最终因种种不可控因素遗憾终止。那段时期我经历了强烈的失落感,仿佛失去了创作的方向。如今回顾起来,项目的中断反而成为了一次重要的转折——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电影的本质,不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趣味性。

截至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两部长片的拍摄,但依然保持着新人导演的谦逊姿态。相较于那些在拍摄前就对剪辑节奏了然于心的同行,我更倾向于保留原始素材,给后期留出更多可能性。这种创作态度源于我对自我提升的执着:唯有在技艺愈发娴熟、心境更加沉淀之后,才能真正驾驭电影这门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个人的创作偏好,尤其钟情于群像戏的展现形式。这种叙事方式让我能够深入挖掘人性中那些交错复杂的层面,呈现出更丰富的戏剧张力。

在《胜券在握》中,柯达饰演的程序员角色创造了名为“铃源真天慧雅美紫”的AI智能体,这一设定展现了科技与人性交织的独特魅力。尽管我对AI技术充满好奇,但尚未养成与AI深度交流的习惯,我认为其对话往往基于算法逻辑,缺乏真正的情感共鸣。相较于冰冷的交互体验,我更倾向于与真人交流的温暖感。在观影偏好上,我特别欣赏兼具群像戏与混搭类型的创作,例如将悬疑元素与喜剧风格巧妙融合,或在犯罪题材中注入幽默色彩,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既能为创作者带来新鲜感,也能让观众获得愉悦的观影体验。同时,我也重视电影中的反转设计,但需强调的是,电影创作中,即便是反转桥段,也需确保情节与主题紧密关联,避免为反转而反转的刻意安排。

我始终相信开放式结局的魅力在于不设限。在剧本创作阶段,我们团队对故事走向的理解各不相同,而面对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这种多元解读反而更具生命力。试图解释反而削弱了创作的原始意图,正如我曾用语言传递思考,如今仍坚持让观众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影像。若有人从中获得共鸣或力量,便是对创作最好的回应。我花了将近四十年,探寻‘我是谁’这一命题的真相,如今看到网络上的搞笑视频,竟发现当年许多尝试早已浮现其中。我认为笑点的本质并未改变,只是呈现节奏更加快速了。对短视频形式并无偏见,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接触方式。观众在碎片化时间中快速消费作品,创作者则在其中精进表达技巧,这种互动本身便值得肯定。短视频与电影在创作维度上存在差异,观众在不同媒介中获得的体验也理应有所区别。

(图/微博@子墨_布拉德皮蛋)明年我就将迈入四十岁的门槛,常听人说四十不惑,而此刻的我确实感受不到太多迷茫。人生至今的每一步都源于自身的拼搏与坚持,即便是遭遇挫折,也能清晰辨明因果,内心始终坦荡。虽然年龄带来的焦虑偶尔浮现,看着同龄人或更年轻的朋友在事业与财富上取得成就时,那种紧迫感难免会萦绕心头。面对诱惑时,也曾心生觊觎并试图尝试,但最终都败给了内心的坚守。归根结底,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与认知中逐渐接近真实的自我,而这种追寻的过程,终将引领我们直面本心。

(图/微博@子墨_布拉德皮蛋)如果再次面对相似的情境,我自问:刘循子墨,这些是否真正是你渴望的选择?为此承担的代价是否在你的承受范围内?过往的抉择为何没有这般清醒?人始终在不断与过去的自己搏斗。有人质疑:你是否能始终如现在般坚持自我?未来之事难以预料,或许我会变成自己最厌恶的模样。想到这些,更应珍视当下的自我,把握仍能毫不犹豫表达内心想法的时光,踏实走好每一步。每当参与活动被问及对年轻人的建议,我总是坦言无言。你不是我,每个生命都独一无二,人生需要由自己去经历。归根结底,人生只有一次,不如活得尽兴些。本文原载于《新周刊》总第690期《让电影飞》,原标题为《导演刘循子墨:对电影而言,我还是个新人》。作者 | 里里|詹腾宇 题图 | 电影《扬名立万》拍摄现场。(图/由被访者提供)运营 | 胡佳灏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