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宗馥莉再遭重创,其心腹大将严学峰被带走调查,并禁止出国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904更新:2025-10-11 17:26:16

宗馥莉近期的处境可谓跌宕起伏,如同奶茶中的珍珠般在压力与挑战中不断弹跳。自其父宗庆后离世半年以来,娃哈哈集团尚未从情感漩涡中走出,便已陷入家族管理、资本运作与权力博弈交织的复杂局势。当前,企业剧情已从单纯的接班人更替演变为多方角力的突围战,接连不断的重大事件——包括核心高管被司法立案、家族成员发起海外诉讼、品牌商标悄然更名、员工合同批量变更等——犹如连续剧的高潮迭起,令外界目不暇接。这场由家族继承引发的连锁反应,俨然成为现实版商战剧,每一步转折都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最新动态的焦点人物是宗馥莉的重要助手——严学峰。作为宏胜集团生产总监及近190家企业的监事,这位高管近日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委采取留置措施,同时面临出国限制、职务变动受限等规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时间点与宗馥莉推进的"去娃哈哈化"改革举措高度重合,官方虽未披露具体违纪细节,但两者的时间关联性已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严学峰并非普通高管,其掌控的宏胜集团实为宗馥莉背后的“影子总部”,负责娃哈哈核心业务的运营,包括生产、渠道及人力资源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起,所有经销商的货款均被统一划入名为“讯尔城通”的公司账户——该账户归属宏胜集团100%控股。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清晰传递出宗馥莉意图强化实权的信号,而非仅停留在名义上的控股。

然而,"娃哈哈"这一品牌仍归属于原公司。随后,她一方面推动商标转让至其持股62.47%的食品公司,另一方面悄然注册"娃小宗"这一品牌,该名称显然并非亲生,更像是试探市场的备用选项。更引人注目的是,一份署名宏胜集团却以"娃哈哈"名义发布的内部通知显示,计划自2026年起全面启用"娃小宗"品牌。通知落款并非娃哈哈集团本身,而是宗馥莉所掌控的体系。这一操作颇具象征意味,犹如将微信头像更换为全家福,却在朋友圈发布"新家装修计划"的动态。表面上进行品牌更迭,实际上却在逐步剥离原有资产。今年2月,众多娃哈哈员工突然收到通知,要求将劳动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旗下的公司。

这并非普通的管理层更替,而是一次彻底的结构重组——核心团队、资金链及销售渠道被逐步剥离,仅剩空壳“娃哈哈”。若此计划顺利实施,即便商标权仍归属原公司,娃哈哈也将沦为名存实亡的空壳。宗馥莉试图迅速理清局面,却遭遇棘手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最大的障碍便是占比24.6%的“职工持股会”。当年宗庆后推行股权回购政策,以三倍价格购回员工股份,转为“分红干股”模式。表面看似公平,但如今部分老员工质疑当年交易的自愿性,认为以税后2.1元每股的价格出售过于低廉,要求恢复原始股权。法院迟迟未立案,宗馥莉果断采取行动,向最高法、最高检实名举报,加速案件处理进程——此举彰显其紧迫心态,也暴露出问题的复杂程度。更引人注目的是家族纷争,今年7月三位自称“同父异母弟妹”的亲属在港杭两地提起诉讼,要求分割价值21亿美元的信托资产及娃哈哈股权。香港法院随即冻结相关账户,使得宗馥莉的资金流动陷入困境。

这场纷争已超越单纯的财产争夺,直指核心的合法性问题:宗馥莉究竟是否具备唯一继承人资格?当前娃哈哈股权结构呈现三元格局:国有资本持股46%,宗馥莉通过继承获得29.4%,剩余24.6%仍处于悬而未决状态。职工持股会的归属尚未明确,这场权力博弈注定无法画上休止符。宗馥莉所面临的困境,本质并非能力缺失,而是"接班"与"夺权"的双重压力在此刻交汇。她必须在维护市场稳定、安抚销售网络的同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应对法律诉讼,还要防范内部权力反扑与外部资本觊觎。每一项决策犹如在钢丝上行走,任何失误都可能将"国民女儿"的形象转化为"资本棋子"的标签。

但归根结底,娃哈哈的崛起源于一瓶水、一罐茶的品质。消费者关注的是饮品是否可口,包装是否密封,而非企业内部权力的更迭。当内斗浮出水面,品牌信任就会如同汽水开启瓶盖,瞬间失去原有的活力与吸引力。如今最令人唏嘘的是,娃哈哈正在更名"娃小宗",而普通消费者心中,或许已经悄然将其戏称为"娃哈散"。宗馥莉能否扭转局面?悬念犹存。但可以预见,真正的传承,从不局限于股权的交接,更取决于能否凝聚人心与信任。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