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敢拍的华语剧,今年第一次见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39更新:2025-10-11 17:07:42

近年来,台湾影视作品常以精炼叙事聚焦社会议题与人性复杂性。《天桥上的魔术师》以短小精悍的叙事勾勒出时代变迁中青年群体的生存困境,《她和她的她》通过细腻视角揭示性侵事件背后女性话语权的挣扎,《不良执念清除师》则以治愈系笔触描绘死亡议题中未竟的心愿。而《八尺门的辩护人》作为最新力作,以司法场域为切入点,构建起充满人文关怀与社会批判的叙事空间。

图片

八尺门位于中国台湾基隆市,是连接渔港与岛屿的水道。1960年代曾有高山族原住民阿美人聚居于此,至1990年代该区域被规划为阿美族专属住宅区。值得注意的是,剧名《辩护人》的设定暗示了作品将深入探讨多元族群议题与司法正义主题,这对编剧在叙事深度与尺度把控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图片

剧集《灭门案》改编自1986年台湾真实事件“汤英伸案”,该案也作为剧情背景被提及。当时年仅18岁的原住民青年汤英伸为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从阿里山地区前往台北市寻求工作机会,却误入伪装成洗衣店的求职介绍所。在遭受雇主的系统性歧视与精神暴力后,其证件被非法扣留,最终因与雇主发生激烈冲突而酿成悲剧,导致雇主一家三口遇害。案件曝光后,学术界、媒体界与宗教界等多方力量发起声援,原住民九族群体亦积极参与请愿,共同呼吁对汤英伸从轻处罚。然而,司法程序仍以死刑作为最终判决,这位年轻的生命在19岁便画上了句号。

图片

台湾青年作家唐福睿以真实原型与剧中人物为创作基础,通过深入进行涉案走访、田野调查及司法研究等工作,完成了小说《最刑岛》的写作,并荣获第二届镜文学百万影视小说征文首奖。该作品被镜文学总经理兼剧集监制董成瑜赞誉为"天降神作"。随后,小说更名为《八尺门的辩护人》,以6800万新台币(约合1500万人民币)的制作预算启动影视化进程。作为镜文学首部自制剧集,出品方直接邀请原著作者唐福睿担任导演及编剧。唐福睿原为执业律师,后转型影视创作领域,尽管作品数量有限,但曾凭借张孝全主演的电影《童话·世界》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台北电影节等平台获得多项提名。

图片

导演唐福睿与监制董成瑜共同打造的电视剧《八尺门》在演员选角上坚持精挑细选的原则。剧中汇聚了李铭顺、范逸臣(曾出演《海角七号》)及潘仪君(1994版《倚天屠龙记》主演)等中生代实力派演员,同时邀请初孟轩(《不良执念清除师》)、雷嘉汭(《哭悲》女主角)等新生代实力派加盟。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在保留原型案件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剧中主角佟宝驹由李铭顺饰演,这位八尺门出身的公设辩护人始终对自身阿美族原住民身份存在认同困惑。

图片

佟宝驹的表哥郑峰群生前担任船长一职,2020年1月25日其妻女与本人在家中遭遇一名年轻印尼移工阿布的暴力袭击,导致全家三人不幸身亡。该案件证据链完整,阿布作案时已年满18周岁,符合死刑判决的法律要件。然而佟宝驹对案件细节存有疑问,遂联合法院替代役连晋平(初孟轩 饰),通过聘请印尼看护莉娜(雷嘉汭 饰)担任通译,展开对阿布的法律辩护工作。

图片

这不是台剧首次触及"为杀人犯辩护"的逆反题材。2019年的《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吴慷仁饰演的律师王赦曾逆路而行,试图为影院无差别杀人案的凶手进行辩护。因此,王赦与佟宝驹的真实意图引发观众深思。剧集海报上醒目的"人"字恰似隐喻,暗示着两人在案件背后对人性本质的探讨。剧中呈现的三种立场——王赦执着于探寻凶手行为的深层动因,连晋平坚持"吴灿基准"主张调查被告人格形成因素,以及佟宝驹强调司法程序的现实限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这种对立不仅体现在辩护策略的差异上,更折射出法律实践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永恒碰撞,特别是当法院面临诸如阿布案中前往印尼收集生活资料的资源困境时,如何在维护司法公正与应对社会情绪之间取得平衡,成为贯穿全剧的核心命题。

图片

相较于聚焦于“土壤”研究的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昂,甚至可能引发道德争议,这部剧更贴近大众对司法审判的期待。因此,其叙事重心并未局限于“土壤”层面,而是通过多元族群关系、司法正义探讨、渔业走私案件及死刑存废等社会议题构建起宏大背景,着重刻画“人”这一核心命题。剧中通过调查与庭审等情节,不仅刻画了辩护人形象,更着重展现了三类人物:首先是作为异乡人的印尼移民,凶手阿布与通译莉娜对台湾新住民及原住民而言皆属外来者,长期遭受歧视。阿布刚登船便因刚做完盲肠手术而虚弱,船长郑峰群却为树立权威当众扇他一巴掌。莉娜与连晋平的会面也遭遇台湾社会的异样目光,她被默认为连晋平家的“外劳”,这一称呼本身带有歧视意味。连晋平始终试图改变这种称呼方式,提倡使用“移工”一词。而阿布反复追问莉娜“家在哪里”,则进一步凸显了印尼移工在异国他乡的身份困境。

图片

其次需关注受害者的多重身份。剧中直接呈现的受害者为郑峰群一家,但若回溯至凶案发生前,阿布所经历的挨巴掌、断指、溺水等系统性欺凌与伤害,已使其成为具有显著受害者特质的角色。莉娜在原雇主家工作的经历更揭示了职场权力关系下的隐性创伤——雇主通过将酬金塞入其裤袋的举动,实施具有性暗示的肢体接触,这种基于剥削性劳动关系的性骚扰行为,使她同样具备受害者身份。

关于局外人的探讨则呈现更深层的隐喻。郑峰群遇害后,表弟佟宝驹未参与葬礼的行为,加之其对凶手的辩护立场,导致其与八尺门阿美族群体的联结出现断裂。这种疏离状态与加缪《局外人》中主角默尔索因未出席母亲葬礼而被社会审判的意象形成互文。在小说中,主人公的冷漠被解读为对生命价值的否定,最终成为谋杀罪的佐证;而在剧中,佟宝驹的亲族则将他的司法理想置于家族情感之下,强调不能因外人的命运而损害族群内部的纽带。

图片

阿布、莉娜、佟宝驹以及身为法官的连晋平等人,皆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化特质。他们在台湾司法体系中的生存困境,通过剧情揭示出一个严峻的现实——所谓反抗,实为对异化现状的拒绝,而非单纯对抗合作。该剧以渔业腐败为叙事主线,深刻刻画了底层讨海人在渔业寡头统治下的命运沉浮。佟宝驹的父亲曾作为昔日的讨海人感慨道:唯有站在陆地,方能体会摇晃的究竟是谁。

图片

这恰恰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真相:真正摇曳动荡的并非海洋,而是人心。在这样的情节设计下,《国民死刑投票》以一起与海洋相关的谋杀案为切入点,引发对死刑制度的深刻思考。剧集通过案件的层层展开,探讨死刑存废与社会民意之间的微妙关联,而林智妍主演的同名漫改韩剧也即将在本月与观众见面,延续对死刑与公众情感复杂互动的探讨。

图片

在《国民死刑投票》《八尺门的辩护人》等作品中,一项引人深思的调查数据显示,台湾民众中逾八成认为经济弱势群体相较富裕阶层更易面临死刑判决,但支持保留死刑的比例则达到八成五。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折射出台湾社会对司法体系的信任危机与依赖悖论。阿布案件作为典型案例,被置于民意与司法制度的冲突焦点。剧集通过刻画阿布在船上的屈辱经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以及其未成年人身份这一关键反转,试图引导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营造出符合人性期待的叙事走向。然而,最终判决却以冷峻现实主义的笔触维持死刑执行,延续了近年台湾影视作品对司法制度的批判性审视。值得关注的是,一贯主张废除死刑的陈令秋部长(佟宝驹大学时期恋人)在明知阿布未成年的情况下,仍执意签署执行令,这一行为深刻揭示了法律实践与价值理念之间的撕裂。

图片

表面上看,她的行为动机是维护自身地位,但更关键的考量在于通过处决阿布并揭露其真实年龄,借此激发公众情感共鸣,进而动摇对死刑的支持立场。数据显示,阿布案判决后废票比例显著上升,这反映出民众在道德困境中的权衡,实质上体现了对废除死刑的支持倾向。正如陈令秋所言:若必须执行死刑,应选择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时机。

图片

一个颇具争议的悖论再次浮现:司法体系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是否应以剥夺个体生命为代价?佟宝驹认为此举不妥,陈令秋的行为等同于谋杀;而陈令秋则持相反立场,认为在当事人已涉及严重罪行的前提下,这种牺牲具有正当性。显然,死刑存废之争并无标准答案,其背后涉及复杂的伦理考量与司法价值的权衡。然而,‘以命换废死’的叙事手法恰恰体现了近年台剧对社会议题的深入探讨——直面争议,不回避敏感话题。今年即将播出的《百万人推理》(郑伊健饰)、《塑胶花》(吴慷仁饰)与《非杀人小说》(隋棠饰)等作品,继续延续这一风格,其引发的讨论值得期待。

图片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