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东妻子含泪受访:结婚15年,他每晚坚持做这件事!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642更新:2025-10-13 01:07:28

今年是靳东与妻子携手15载的纪念日。在明星离婚如同换季般频繁的娱乐圈,他的婚姻却似一台老式挂钟,静默无声却精准运行。面对媒体关于婚姻保鲜秘诀的提问,他坦言:"生活不是剧本,熟记台词不如练好厨艺。"

1976年冬,山东金乡县化肥厂锅炉房的轰鸣声彻夜未歇。4岁的靳东蹲坐在厂门口,怀里紧抱着那只摔裂的玻璃糖罐,那是父母最后一次争吵时留下的见证。“我曾无数次对着糖罐幻想全家团圆的场景。”2020年在《可凡倾听》节目中,他回忆起童年时缺失的亲情如何成为叩响表演之门的裂缝。

初中毕业后,这个少年揣着奶奶缝入内兜的200元积蓄,踏上北上的绿皮列车。在隆福寺夜市摆地摊、为剧组送盒饭、最艰难时蜷缩在洗车行板房的水泥管中入眠。然而命运总在黑夜中悄然铺就星光,16岁那年,他在《东方商人》剧组担任杂工时,因临时缺人意外获得了一个小角色的出演机会。

导演高曙光至今仍记得那个执着的身影:“他盯着监视器研究走位,盒饭凉透了都浑然不觉。”那个夜晚,靳东攥着手中的87元5角演出费,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原来真有人靠演戏吃上热乎饭。”1993年,17岁的他依然在洗车行板房里借着路灯阅读《演员的自我修养》,用微弱的光亮照亮自己追寻艺术梦想的路。

泛黄的《北京晚报》夹在书页间,中戏招生简章被他用红笔反复圈画。“当时觉得那是天上的月亮。”他在纪录片《我和我的时代》里比划着洗车海绵:“可我得先擦够一千辆车,才配抬头看月亮。”这份执着陪伴他度过了22岁的人生。彼时在《母亲》剧组跑龙套的他,曾因一场母子相认的戏蹲在监视器后哭得比主演更甚,老演员岳红拉住他:“小子,该去正经学表演。”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将他深藏心底的演艺热情彻底点燃。历经艰辛,他最终在23岁考入中戏表演系,然而因“超龄”在招生办门口被阻拦三天。他红着眼,背完《雷雨》大段独白,额头抵着墙低声嘀咕:“给我把椅子,我能在排练厅睡四年。”班主任陈刚在《中戏口述史》中回忆:“他眼里有把火,烧着自己也烫着别人。”最终,他如愿坐进课堂。

晨光未现时,他便伏案抄写讲义,钢笔漏墨染蓝了指尖却浑然不觉。或许正是这份执念,让他在日后的人生中始终坚守选择。2010年春,在青岛八大关拍摄《青春不言败》时,34岁的靳东蹲在青石板路上,掌心被生锈鞋跟划出血痕。他为帮李佳从石缝里拔出高跟鞋受的伤,意外成为一段姻缘的起点。彼时李佳已成名却因离婚郁郁寡欢,而靳东仍是默默无闻的演员。两人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彼此的心尖,后来片场总能见到这对男女——一个捧着《读者文摘》候场,一个举着DV记录老建筑雕花。

一场雨戏结束后,靳东将保温杯塞给瑟瑟发抖的李佳,杯底贴着字条:“姜茶驱寒,戏假情真。”杀青当日,他蹬着二手自行车出现在酒店门口,车铃铛早掉的他就用嗓子学着“叮铃铃”载着李佳穿街走巷。停在圣弥厄尔教堂前,他从车篮铁饭盒里端出用蒜苗摆成的“嫁给我”。那是他连续七天省下剧组盒饭的配菜。面对婚姻的承诺,他搓着冻红的手说:“跟着我可能不会大富大贵。”李佳却咬着蒜苗回应:“总比鲜花顶饿。”这句朴实的话语,为这个家庭扛起了所有酸甜苦辣。

婚后第十个年头,有人拍到靳东在超市捏着清单采购。清单上列着李佳爱吃的茴香、儿子要的彩铅、岳母常用的膏药,背面却抄着《民法典》婚姻篇的内容。正是为了参演电视剧《底线》中的法官角色,他才做出这样的准备。

2017年《外科风云》拍摄现场,靳东为一句台词与导演展开讨论,坚持要求将退烧药置于床头柜右侧抽屉。当全场陷入沉默时,李佳却在保姆车里轻声发笑。她家中药箱早已被他按类别贴上手写标签,甚至棉签也根据消毒日期有序排列。去年七夕,粉丝在798艺术区偶遇这对夫妻。靳东站在古董留声机店前,将《花样年华》原声碟置于留声机上。李佳嗔怪道:“家里都三台了。”“这台能播78转的。”他调试唱针时专注的神情,宛如《伪装者》中拆解炸弹的明楼。

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注意到靳东婚戒上的细微划痕,调侃道:“这是给儿子做手工时砂纸蹭的。”他轻轻摩挲着磨砂戒面,目光温柔地扫过窗台那株绿萝——肥厚的叶片已悄然攀满整面墙壁。正如他当年谈及感情时曾说:“情分就像草木,只要根扎得深,自然会枝繁叶茂。”如今漫步于朝阳公园,常能见到他推着八旬老母缓缓前行的身影。老太太逢人便念叨:“东子随我,认准一个人就是一辈子。”这朴实的话语飘进晨练老人的耳中,比荧屏上的誓言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当年轻明星们在红毯上追逐浮华,这对夫妻却始终保持着九十年代的默契节奏。靳东在微博分享手擀面照片,配文“李老师授课成果”,而妻子始终以“中年夫妻相处之道”静静点赞。他们像老牛般踏实地走过岁月,始终坚信:“火车快了容易脱轨,老牛破车,才经得起颠簸。”这种将爱情沉淀为生活常态的智慧,恰是时光赋予他们的独特勋章。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