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多的爆款,红果短剧开始给短剧“打标”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784更新:2025-10-12 00:05:57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平台,红果短剧正积极借鉴行业经验,近期已启动新短剧打标功能的小范围测试。该功能通过采集短剧的收藏量、点赞量、评论量等核心数据指标,为优质内容添加如"点赞破XXX万"等可视化标签。以《亲爱的,我要结婚了》为例,该短剧成功获得"点赞破100万"的认证标签,而《朕与她》则被标注为"评论破5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签同时具备导航功能,用户点击后可直接进入同类优质短剧的聚合展示页面。

对于熟悉B站等平台的用户而言,红果短剧的运营策略已引发广泛关注。从用户视角看,该平台此举旨在突破单纯的播放量维度,在热度值之外构建更精细化的内容筛选机制。与播放量相比,收藏、点赞、评论等互动数据更能体现短剧的市场价值,同时有助于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此外,这一调整也促使创作者将注意力从流量追逐转向内容质量,推动平台生态向"用户留存"方向演进。然而需注意到,由于用户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榜单化运营可能加剧头部内容的虹吸效应,导致资源过度集中。

早在今年4月,红果短剧已对热度值算法进行升级,通过调整统计口径并取消热度上限,使得头部剧集的热度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据悉,该平台对头部内容实行重点扶持战略,截至7月16日已公示17部播放量突破10亿的短剧。特别是7月初上线的《念念有词》,成为平台历史上首部同时实现10亿播放量与1亿热度值的短剧,凸显了对爆款内容的倾斜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短剧月活用户规模已突破1.99亿,但面对腾讯、小红书等平台的入局,其市场格局正面临重构压力。数据显示,该平台用户增速已出现放缓迹象。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爆款数量成为衡量平台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内容营销提供更多话题切入点。特别是当前短剧用户呈现明显的"用脚投票"特征,平台需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建立用户黏性,而非过度依赖字节系生态的流量导流。

随着行业进入新阶段,"厂牌运营"模式逐渐兴起。多家内容制作方已在红果短剧平台上建立专属创作品牌,试图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这种趋势为平台提供了新的增长路径,但也带来新的挑战。在强化头部内容推荐的同时,平台需防范数据失真风险,警惕黑灰产通过虚假互动制造"伪爆款",避免标签体系沦为新的流量操控工具。数据显示,2025年微短剧投流规模预计达423亿元,较上年增长28%。这源于端原生模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免费短剧的内容分发体系持续扩张。

在红果短剧追求构建"短剧帝国"的进程中,如何防止对数据指标的过度迷恋而导致小众创新内容被边缘化,已成为亟需重视的议题。尽管算法与数据能够提供量化参考,但单靠播放量、点赞数等数字无法全面衡量内容的价值。真正的内容生态应当是多元故事共生的土壤,而非被单一数据维度主导的竞技场。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