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洪常秀和朴赞郁,都要感谢一个老外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63更新:2025-10-12 09:45:11

奉俊昊、洪常秀和朴赞郁作为韩国电影界的代表人物,以普遍适用的影像语言构建了独具一格的电影美学体系。对于非韩国观众而言,理解这些作品不仅依赖电影本身的视觉表达,更需要借助字幕的辅助。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导演的字幕翻译工作均由同一位译者达西·帕克特完成。以下译文将呈现帕克特如何巧妙平衡——既确保全球观众的观影理解,又完整保留韩国电影文化的核心特质。作为记者和韩国电影研究者,我与发行方及国际销售团队建立了联系。他们常因字幕翻译效果不佳而要求润色,这促使我与妻子苏妍泫首次合作便承担了奉俊昊经典作品《杀人回忆》(2003)的字幕翻译任务。

作为一名资深字幕翻译者,达西·帕克特曾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工作,随后暂别该领域数年。2014年重返行业时,其韩语水平已显著提升,能够独立承担翻译初稿的创作任务。在韩国影视作品的翻译实践中,他发现商业电影与独立电影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往往在社会政治或历史语境下展开,对话中包含大量需要明确表达的内涵;而后者则更倾向于通过隐含的叙事手法传递信息。这种迥异的表达方式使他更热衷于挑战独立电影的翻译工作。

关于《杀人回忆》的字幕翻译工作,许多人误以为我能在正式翻译前就完成整部电影的观看。实际上,我始终坚持每部影片必须反复观看三次。首次观影时,我会边看边进行初步翻译,通常需要花费四五天时间完成。这种观影方式看似不寻常,却有两个独特优势:一方面能更直观地把握每场戏的叙事节奏,另一方面字幕翻译本身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渴望被故事深度吸引,直至见证结局。完成初译后,我会重新从头开始观看,此时着重分析影片的整体结构。若发现某些线索在片头已埋下伏笔,后续情节又形成呼应,我便会仔细调整字幕,确保这种叙事关系在翻译文本中得以完整呈现。

《杀人回忆》在字幕翻译与小说翻译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后者直接替换原文内容,而前者则保留了原对话的文本形式。然而,当观众观看电影时,除了字幕之外,还能同时感知演员的声音变化与面部表情,这些非语言元素使原本的情感得以通过视听渠道传递。因此,字幕的呈现必须与电影所引发的情绪波动保持同步,否则容易造成观众理解与情感体验之间的断裂。这种同步关系在喜剧类型中尤为关键,因为语言的结构特性直接影响笑点的传达效果。在国际电影节的放映现场,当非韩国观众观看时,虽然无法理解台词内容,但演员在说出关键段落时所展现的声音张力与表情变化,往往能触发观众的共鸣,最终形成集体笑声的场景。

理想状态下,我尝试将关键台词与韩语原文的语序保持一致。然而,韩语的语法结构与英语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翻译工作更具挑战性。与电影原著作者协作的字幕翻译工作颇具趣味性,尤其在处理朴赞郁导演的《小姐》(2016)时,我被要求购置莎拉·沃特斯小说《荆棘之城》的电子版,以便检索相关对白内容。这种跨语言、跨媒介的创作联动,展现了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时的特殊考量。

在改编电影《小姐》的过程中,导演要求我回归最初的英文对话内容,尽可能在字幕中呈现原貌。然而由于朴赞郁曾阅读过该小说的韩语译本,这一过程也衍生出一些有趣的复杂性。影片中出现的场景——女仆踏入主人图书馆时,注意到门口矗立着一条蛇形雕塑,伴随台词「那条蛇标志着纯真的界限」——与原著存在显著差异。原著中此处仅描述了一只指向天空的手的雕塑。在最终审阅字幕时,导演对韩语译本产生困惑,因为该版本将英文「innocence」(天真)译为「ignorance」(无知)。经过深入讨论,我们最终达成折中方案:选用「knowledge」(知识)一词。这一选择源于我提出的关联性——将蛇与伊甸园中的知识之树相联结。尽管导演起初误认为蛇象征着伊甸园的蛇,但在反复思量后,他仍决定采用「knowledge」作为译词。因此,英文版字幕中出现了对圣经的隐喻,这种宗教意象的引入在韩语原版电影中并不存在。

再次审视奉俊昊的作品,我认为其英语对白的翻译质量极高。相较于朴赞郁电影中常出现的陌生化表达,奉俊昊的台词更显自然流畅,同时又不失创意与记忆点。在翻译过程中,他的文本能够与原文保持高度一致,英语版本的效果甚至可与韩语原声相媲美。这种精准的表达力源于他对观众需求的深刻理解,即便面对非韩语母语的观众群体,也能通过细致的翻译策略实现有效的沟通。尤其在与他合作初期,就展现出对翻译灵活性的高度重视。例如在《母亲》(2009)中,那个戏份不多却贯穿全片的角色Jong-pal,其名字在韩语中具有独特的发音魅力,这种特质在翻译时需要特别保留,以确保观众能准确记住该角色在整个叙事中的关键地位。

为此,奉俊昊在《母亲》的字幕中为角色赋予了一个别名「疯狂JP」。该角色展现出的疯狂特质与导演本人的个性高度契合,使得这一译名在海外观众中迅速形成记忆点。在《寄生虫》中同样存在类似的策略,影片中需要观众记住的男主角出国求学的朋友,其双音节韩文名Min-hyuk被精简为单音节译名Min。这种翻译手法体现了导演对角色特征与文化传播的双重考量——通过缩短名字的音节数量,既保留了角色辨识度,又增强了跨文化记忆效果,而其余角色则采用完整双音节译名以维持原作的语言质感。

在着手翻译《寄生虫》之前,我收到了奉俊昊导演一封详尽的邮件,其中涵盖了他对字幕翻译的各项细致要求。导演特别指出,需着重呈现有钱人家那位丈夫的双重性格特征——其日常言谈应体现出受过良好教育的优雅气质,同时又需保留偶尔流露出的粗鄙言辞,以此暗示其性格中隐藏的锋芒。这种内外反差的刻画,尤其体现在他与妻子相处时的对话中。此外,关于「隐喻性」这一核心概念的翻译,导演强调需在「象征」与「隐喻」之间做出明确选择,并在整个译文中保持术语的一致性,以确保与影片整体叙事风格的契合。

自2015年与洪常秀共同完成《这时对那时错》的字幕翻译后,他后续的所有作品均由我负责翻译。由于他在美国接受过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因此能够准确判断哪些译文在情感表达上更恰当。我们的协作模式存在差异,通常在完成初稿后,我会前往他所在的大学办公室,与他一同观看影片。当他认为某个翻译需要调整时,我会提供五个不同版本的选项,供他根据创作意图进行选择。

《这时对那时错》所呈现的对话特质恰似一位独特的合作伙伴——他应当被列为联合字幕翻译。其表达方式虽具韩语口语化特征,却暗含文化特有的韵律。角色常以「噢,真美」或「噢,真妙」等简短感叹句呈现,这类看似随意的表达在现实对话中却罕见。他偏好基础词汇,但语句中却蕴含着多层次的角色互动。对话往往通过含蓄的暗示传递信息,而非直白陈述,因此需要在表达的分寸间寻找微妙的平衡——既保留隐喻的张力,又避免过度解读的歧义。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