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田呼吁改变分账比例,片方只得33%太低了吗? -

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355更新:2025-10-12 03:33:59

一年一度的上影节再度拉开帷幕,娱乐独角兽作为受邀媒体深度参与了节期内的产业活动、大师班及金爵论坛等核心议程。在参与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此类行业盛会不仅是电影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流平台,更是推动产业革新的重要契机。影企决策层与创作群体围绕行业现状展开探讨,既回顾了2025年电影市场的关键节点,也直面国产电影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更就产业升级路径和未来战略布局进行前瞻性思考。

从市场表现来看,2025年堪称华语电影史上的分水岭。以《哪吒2》为代表的春节档创下历史票房纪录,该片斩获国内154亿余元票房、单一票仓21亿美元以上收入,双重刷新国内外市场纪录。然而春节档后的市场走势却出现显著落差,清明、五一等小档期票房表现被业内称为"五年最差""八年最差"甚至"十年最差",暑期档被视作提振院线市场的关键窗口。

在行业面临转型压力的背景下,王长田、李捷、陈祉希等资深从业者于金爵论坛发表了重要观点。他们提出应通过优化分账机制激发创作活力,推动降本增效的运营改革,并加快IP开发与产业融合,这些议题直指国产电影发展的核心矛盾,为行业破局提供思路。

当前33%的电影分账比例是否已落后于时代?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早已持续多年,从张艺谋与张伟平合作打造的系列大片,到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近期引发的行业热议,始终存在关于分账机制改革的争论。然而二十年来,这一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以现行国内分账体系为例,电影票房需先行扣除3.3%的增值税(原营业税)与5%的电影专项基金,剩余部分按院线方57%、制片方43%进行分配。在扣除发行、宣传等成本后,制片方实际获得的票房收益往往仅占总收入的33%,这也解释了为何一部千万级投资的影片需达到三亿票房才能实现盈利。

当前8.3%的税费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略低于日本、法国等国家,与美国多数州的销售税相当。其中电影专项基金具有多重社会职能,既可用于扶持国产影片、奖励优秀作品,也能用于补贴影院建设、推动全民观影。但院线方与制片方之间的分配比例却存在明显差距,相较之下,英国、法国等国通常将片方分成比例设定在50%左右。韩国虽略低,但受益于本土保护政策,仍可维持40%以上的分成。而好莱坞凭借其行业主导地位,制片方分成比例普遍高于50%,部分顶级IP作品如《星球大战》系列甚至可达70%以上。

好莱坞的分账体系更具灵活性,采用阶梯式分配模式。例如首周票房制片方可获得70%以上分成,次周降至60%左右,此后每间隔一周逐步递减,以此向持续放映的影院让利。这种机制最终使制片方总体分成比例稳定在票房收入的50%左右,显著高于国内现行的33%分成标准。王长田强调,提升片方分成比例已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关乎行业公平,更直接影响国产影片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电影院的盈利模式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其收入不仅来源于票房,更依赖于观众在观影时的附加消费。爆米花与饮料套餐的组合,成为院线方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尽管单张电影票的价格可能为15美元,但通过高利润的套餐销售,即便并非所有观众都购买,此类附加收入仍能显著提升整体收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与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美国观众对套餐的接受度和消费意愿明显高于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与观众人次均远超国内水平。因此,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院线方难以轻易让利给制片方。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我国银幕数量自2024年的8.1万块降至2025年的8万块,虽然保持全球第一的规模,但即便按每家影院平均设置8个放映厅计算,仍有超过100家影院面临关闭风险。

在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若进一步提高制片方的分账比例,院线方是否还能维持生存?这一争议也反映出王长田相关言论上热搜后,公众情绪的强烈共鸣。从观众视角出发,影院运营成本持续攀升,包括建设投入、租金负担及人力支出,院线方往往需要承担更多风险与压力,而国产电影的低质量作品仍屡见不鲜。值得庆幸的是,《哪吒2》凭借高票房与口碑成功缓解了舆论担忧,若其未能取得当前成绩,"提高分账比例"的讨论或将遭遇更强烈的反对声音。

但若从制片方处境考量,院线方的经营困境反而显得更为严峻。院线可通过春节档等大周期获取回血机会,而制片方则缺乏如此幸运的窗口期。以电影制作成本为例,单部作品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元投入,却需应对项目超支、主创团队舆情风险、宣传发行失误、票房下滑及盈利困难等多重压力。正如《扬名立万》中陈明昊所言"十个项目九个凉",这已成为影视行业投资常态。

为破解这一困局,业界曾多次尝试推动变革。张伟平等从业者曾借张艺谋导演的优质作品争取院线让利,中影、华谊兄弟、博纳影业等也曾联合呼吁调整分成模式,但相关谈判均未取得实质进展,33%的分账比例长期维持不变。在当前市场低迷背景下,院线方亟需为头部作品建立更灵活的分成机制——例如将分账比例与票房节点挂钩,对突破1亿、3亿、5亿、10亿、20亿及30亿 等里程碑的影片实施阶梯式提成方案。

大麦娱乐(原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在金爵论坛上指出,国产电影已进入发展低谷,必须通过实质性改革重建观众、投资方及产业链各方的信心。这需要在降低片酬、提升制作效率、深化电影IP开发及拓展衍生品市场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调整,而非单纯依靠口号式的呼吁。

当前大量电影作品面临亏损困境,以1亿元制作预算为例,多数影片难以实现成本回收。然而,导演、编剧、演员及监制、制片人、摄影指导、剪辑指导等核心创作团队的薪酬标准,仍固守此前行业繁荣时期的水平,这种薪酬体系与市场现实已严重脱节。与此同时,电影投资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特征,资金流动主要集中于十余家主要投资机构,形成持续的再投资循环,较少引入外部资本。这种资金结构失衡导致行业流动性不足,尽管制作成本与影片质量并非绝对挂钩,但资金状况客观上影响着创作活力。因此,以演员片酬为核心的制作成本必然需要调整,"降本增效"的改革方向将持续主导行业发展趋势。万达影业高管陈祉希指出,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转型的关键在于拓展IP开发、衍生品销售及授权等非票房收入领域。

以迪士尼、环球影城为代表的 Hollywood 六大电影公司,2024 年前两大企业的票房收入占比已降至 50%以下,其余营收主要依赖广告业务、衍生品授权销售及主题乐园运营等多元渠道。对于中国电影行业而言,尽管并非所有制片方都能像方特集团那样发展主题乐园业务,更难以与坐拥众多全球顶级 IP 的迪士尼、环球相提并论,但衍生品开发等非票务业务,对头部电影公司及其投资的影片而言仍具备可操作性。以万达电影为例,近年来通过《唐人街探案》《误杀》系列IP运营、"流浪地球2"中"笨笨"等大爆周边产品开发,以及"时光青春跃幕计划"等年轻电影人培养工程,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今年5月,儒意影业成为万达电影最大股东后,双方于5月12日联合投资52toys,借助其在潮流玩具与IP衍生品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拓展非票房业务版图。光线影业同样展现出强劲实力,《哪吒2》以154亿 票房刷新全球影史纪录的同时,其IP玩具授权销售业绩更突破百亿规模,王长田预计该IP后续衍生价值可达千亿级,相当于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随着《酱园弄·悬案》即将上映,暑期档作为年度重要档期,或将见证更多创新商业模式的涌现,电影产业在内容创作与衍生开发间的协同效应值得持续关注。

最新资讯


统计代码